...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病变不断发展和蔓延,常累及邻近的组织和器官。Holman将先天性动静脉瘘产生的循环系统改变,用血流动力学原理解释,即血液如同流动的液体,有潜在和自然地向低阻力和低压力处流动的本能。先天性动静脉瘘是高压力、高阻力的动脉系统...
...精神紧张、睡眠过少,由于产生过多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增高,但直接引起高血压尚缺乏肯定证据。 动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搏出量及总的外周血管阻力。任何因素引起心搏出量增加,如水钠潴留后血容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等,或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如神经或...
...粒细胞增多;3-4小时后,血压又再降低,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又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往往是先降低,而后逐渐升高。关于内毒素如何引起微循环障碍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目前尚未完全搞清楚,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图10-5)。图10-5 内毒素性休克的发生机理...
...扩容。 (2)改善肾血流量的血管活性药物: ①八肽加压素(或苯赖加压素):是一种能纠正和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血管活性药物,可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皮质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开始可用小剂量0.001μ/min,当动脉压上升0.67kPa(...
...常见的原因是、呕吐和大量使用利尿剂等引起的肾性或肾外性脱水;少见的原因包括败血症、急性和大剂量降压药。它们引起血容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下降也使有效肾血流量不足。仔细的临床评估有助于鉴别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疾病。 (肝肾...
...通气/血流(VA/Q)比值公式:VA/Q=肺泡通气量=(500-150)×12=4200(或5000)=0.84(或0.85)肺血流量心搏量×心率(HR)50005850 正常人VA/Q比值约在0.70左右的肺域内保持在0.84~0.85...
...发病机制为换气功能障碍,主要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障碍两种。 (1)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有效的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的通气量与 血流量,而且要求二者的比例适当。在静息状态下,健康人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肺血流量约为5L/min...
...40毫升、缓慢静注、每日2次、维持作用6~8小时。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各器官血流虽减少,但并不抵消血氧含量的增加,同时脑氧耗量多相应降低,故脑组织的氧含量仍增高,对各种缺氧引起的脑水肿可阻断其恶性循环。高压氧下,血氧张力和细胞外液的氧张力...
...皮下组织。良好的周围灌注表示周围血管阻力正常。皮肤红润且温暖时表示小动脉阻力降低,可见于某些感染性休克的早期和神经原性休克。皮肤湿冷、苍白表示血管收缩,小动脉阻力增高。但皮肤血管收缩状态仅提示周围阻力的改变,并不完全反映肾、脑或胃肠道的血流灌注。...
...特点是:①由于心泵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血压降低;微循环变化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②多数病人由于应激反应和动脉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心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