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言玉石俱焚。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慮 巫 山之失火,恐芝艾之并焚耳。”亦作“ 芝艾共焚 ”。《北齐书·文苑传·樊逊》:“復恐迎風縱火,芝艾共焚。”...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膚表或不可以論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 仲尼 似喪家之狗, 公旦 類朴斲之材。”参阅《书·梓材》“既勤樸斲” 孔 传。...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363年)。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王医) ...
...国语辞典 傳說班孟能含墨咀嚼後,將擺在面前的紙噴滿具有意義的文字。典出晉.葛洪.神仙傳.卷十。後以嚼墨噴紙稱人善寫文章。 如:「瞧他作文時,文思泉湧,嚼墨噴紙,一揮而就,真是令人嘆服。」...
...国语辞典 資財豐富。 淮南子.原道:「富贍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費,行而不可得窮極也。」 形容文才學識高超。 晉書.卷七十二.葛洪傳:「洪傳玄業,兼綜練醫術,凡所著撰,皆精覈是非,而才章富贍。」...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他说话从来都是~,不苟言笑。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对事的态度...
...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也比喻偏知一隅。 《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适偶有所偏解,犹~,燕知戊己,而示必达于他事也。 ◎晋·葛洪《抱朴子·至理》...
...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拔起千仞,~,瑕隙尚不易见。 ◎清·谭嗣同《致刘淞芙书》 补充式;作谓语;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
...辖,车轴两端的键。指殷勤留客饮酒。 《汉书·陈遵传》:“遵耆酒,每天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于是口涌鼻溢,濡首及乱。 ◎晋·葛洪《抱朴子·洒诫》...
...国语辞典 比喻官吏十分清廉。亦指吏治清明。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況且一清如水,俸資之外,毫不苟取,那有錢財夤緣?」 西湖佳話.葛嶺仙跡:「葛洪到任即薄賦減刑,寬徭息訟,不消兩月,治就一清如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