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续命汤 治中风诸风,迷仆涎潮,舌强语謇,或昏愦痿弛,或厥冷拘挛,不论表里浅深,服之皆验。麻黄(去节) 人参 防己 官桂 黄芩 杏仁(去皮尖,焙) 白芍药 芎 甘草(炒。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附子(炮,去皮脐,只用半两)上锉散。每服三钱...
...蠲痹汤 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手足冷。四肢沉重。当归 赤芍药 黄 片子姜黄 羌活(各钱半) 甘草(半钱) 生姜(三片)红枣(二枚。擘)水煎。热服无时。五积散(平胃散下)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导痰汤(二陈汤下) 指迷茯苓丸(二陈汤下) ...
...袁茂荣(六月十九日) 病延一月,不饥不食,小便多而黄,大便阙,但转矢气,脉形似和,藏无他病,下之当愈,上膈有湿痰,宜大陷胸汤。生川军(五钱后入) 制甘遂(二钱先煎) 元明粉(三钱冲)【按】有名袁茂荣者,南京人,年四十四,以卖面为业,其面摊...
...(里寒有水) 汗出寒仍不解时,其人发热力难支,头旋身动兼心悸,振振偏思擗地宜。真武汤生姜附子可温中,镇水扶阳大有功,白术茯苓专去湿,再兼芍药善清风。桂枝甘草汤(证附 里虚亡阳) 发汗过多手冒心,居然悸动势难禁,桂枝疏木扶阳气,甘草和中且...
...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发热脉洪。(痢疾)【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腹痛甚,加肉桂少许。【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六引李东垣▼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顾松园医镜》卷六:芍药黄芩汤【处方】白芍(炒)9克 甘草 ...
...麦门冬(二分) 当归身 人参(以上各三分) 炙甘草 白芍药 黄 (以上各一钱) 五味子(五上件 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既愈。继而冬居旷室,卧热炕,而吐血数次。予谓此人久虚弱,附脐有形,而有大热在内,上气不足,...
...温三服。《金匮》麻黄附子汤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杏子汤(未见,恐是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金匮》蒲灰散(方见消渴门。)《金匮》黄 芍药...
...二碗。姜七片。枣七枚。煎七分。临发日早服。柴朴汤(阙)柴胡桂姜汤(活人)柴胡(二钱) 栝蒌根(一钱) 桂枝 黄芩(各八分) 牡蛎( ) 干姜 甘草(各五分)水煎服。穿山甲汤穿山甲 木别子(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服。果附汤(济生)...
...病将退也.【脉云】五疸实热脉必洪数.其或微涩.症属虚弱.【立方】茵陈清湿汤 治湿热伤脾.四肢困倦.身体麻木.饮食不化.小便不利.茯苓(去皮) 茵陈(各一钱) 麦芽 山栀(炒黑) 苍术(炒) 白术(各二钱土炒)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
...《伤寒杂病论》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桂枝一两 人参三两 芍药二两右七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伤暑,脉弱,口渴,大汗出,头晕者,人参石膏汤主之。 目录 《伤寒杂病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