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渊源_医学源流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医者以方药为重,其于天地阴阳,经络脏腑之道,及针灸杂术,往往不甚考求。而治病之法,从此一变。唐宋以后,相寻弥甚,至元之刘河间、张洁古等出,未尝不重内经之学,凡必先叙经,而后采取诸家之说,继乃附以治法,似为得旨。然其人皆非通儒,不能深通...

http://qihuangzhishu.com/160/102.htm

临证察_思考中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察的概念出自素问的“至真要大”里。至,是至高无上;真,不是假的;要,重要。最真实不虚的,最重要的论述就在这一篇里。我们从放在这一篇,而不放在其他篇,就可以看出它确实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至真要大”在具体讲述前,有黄帝的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sikaozhongyi530/145-6-2.html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扁鹊仓公列传所载虢中庶子及扁鹊关于虢太子之的论述,涉及到正邪斗争及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失调。表明对的认识已上升到理论高度,学说已具雏型。史记同一篇还记载有扁鹊齐恒侯之每隔五日依次“在腠理”、“在血脉”、“在肠胃”、“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5.html

内生五邪的致病特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证中医认为多与脏腑虚损、内生湿热瘀毒、或内外合邪等因素有关。又如临床对脑血管疾病(中风)的论治,多从内风着眼,并且明确提出本病发生非常隐匿,发病前有较长时间的轻微的眩晕、头痛、力弱等先兆症状。正如素问·气宜保命集所言:“中风者,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578.html

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惟饮食不节,朝伤暮损,喜啖腥脍,恣食生冷,酷嗜曲 肥甘浓味,以致脏腑自伤成积,积久成虫,而诸般奇怪之状,各从五行之气而化生矣。经云∶人身中有八万尸虫,若无即人身不成不立。此尸虫与人俱生而生者,盖尸虫即会虫是...

http://qihuangzhishu.com/336/1144.htm

五篇(出丹溪心法)_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求属之道庶乎其无愧矣。至真要大曰∶审察,无失气宜。意蕴诸此。尝谓医道有一言而可以尽其要者,运气是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二气各分三品,谓之三阴三阳。然天非纯阳,而亦有三阴;地非纯阴,而亦有三阳。故天地上下,各有风热火湿燥寒之六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renzhaizhizhifanglun/740-5-10.html

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学说著作。又名中西医粹三卷。清·罗定昌撰于1882年。上、中卷为脏腑论说及图解。以脏象学说配合易理阐脏腑的形象部位和功能。附录王清任改正脏腑及西医解剖图。下卷为十二经病证治法。现存清刻本、石印本及中国医学全书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24.htm

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学说著作。又名中西医粹三卷。清·罗定昌撰于1882年。上、中卷为脏腑论说及图解。以脏象学说配合易理阐脏腑的形象部位和功能。附录王清任改正脏腑及西医解剖图。下卷为十二经病证治法。现存清刻本、石印本及中国医学全书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34.htm

五运所化_医理真传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大之文所补。其中倡五运六气说,以天之六气(风、寒、热、湿、燥、火),地之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人身脏腑经脉联系一起,而用干支立年,主客加临等理论,叙述了人体一些发病及病变规律,特别是提及了著名的十九条,和一些治疗原则,对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213/16.htm

太阳要_思考中医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个与里相对的概念,所以,它的涵义很广,并不只限在一个感冒里,除感冒外很多疾病都可以定位在表系统里。素问·至真要大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百病的发生都与风寒暑湿燥火相关,都受这个因素影响,在这个基础上才...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10.htm

共找到516,3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