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图经》) 【集解】颂曰︰生邓州顺阳县内乡山谷。叶似青蒿,茎青紫色,花作小穗,微黄,根似细辛。七月采根苗用。 时珍曰︰江浙亦有之。外家采制丹砂、硫黄。 根苗 【气味】甘、苦,微寒,无毒。 【主治】肿毒风热(苏颂)。 【附方】新一。 男...
...吴萸下气最速,连、楝、椒、姜清肝安蛔,是有制之师也。若加以丹皮、桑叶,轻泄上焦火郁;羚羊、钩藤、甘菊、蒺藜、天麻,皆清肝泄火之要品;元胡、伽南、降香,乃疏降冲逆之要药。细绎《内经》用辛补之、以酸泻之,故治肝宜酸,若急升太过,酸收为下泄、为泻...
...沈右(年二十五岁,二月) 感受风温,扰于阳明,头胀身热,脘闷咯痰,血自鼻孔中流出,《伤寒论》所谓红汗而解也,脉弦数而浮,治宜清解。元参 黑山栀 丹皮 鲜竹茹 银花露 薄荷尖 橘红 象贝 方通草 连翘 川郁金 怀牛膝 白茅根暑风鼻红宜从此方...
...病名。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肝黄者,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面目不利,爪甲青色。若背上浮肿,腹胁胀满者难治。”治以柴胡散、犀角散等方。《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齿黄,目如丹赤,口燥热渴,气力虚劣,身体青黄...
...寒热薄煎食气血,尸痰蛔统名十厥,大知是症致命多,神珠卒尔病稀得,资身木火土金水,流行对待生无已,太过不及郁深沉,达发夺泄折能起。此章言因郁而致目病,病而复厥。症,治郁有五,《经》曰∶木郁则达之,火郁则发之,土郁则夺之,金郁则泄之,水郁则折...
...、肺、肾也。又云∶身体劳苦伤于脾。又云∶厥气上行,满脉去形。立二方分先后∶加参生化汤 治新产发厥,块痛未止,不可加 术。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干姜(四分) 甘草(四分) 人参(二钱) 桃仁(十二粒)水煎,连服二帖。滋荣益气复神汤 治...
...叶左(五十岁,七月二十五日) 暑湿侵脾下痢,赤白相杂,昼夜无度,更衣腹痛后重,脉小弦数,治宜泄木和肝。生白术 东白芍 半夏曲 炒丹皮 青荷蒂 炒枳实 煨木香 楂炭 赤白苓 炒条芩 新会皮 青蒿子 白槿花幼群兄(七月) 吸烟之体,胃气与...
...烦劳则主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夏暑伤气而煎厥。气逆也。)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清暑益气汤。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血积胸中不散。气道阻碍不行。故为暴逆。)犀角地黄汤。二阳一阴发病。名曰风厥。(肝木克胃。...
...王节斋云∶人有饮食醉饱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气恼,食填太阴,胃气不行,须臾厥逆,昏迷不省,名曰食厥。若误作中风中气,治之立毙,惟以阴阳淡盐汤探吐之,食出即愈。《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法当吐不吐则死。有形体肥胖,平素善饮,忽舌本强硬,...
...病证名。因热邪亢盛所致手足厥冷,甚至昏迷的病证。一名阳厥。《素问·厥论》:“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药症忌宜》:“阳厥即热厥。其证四肢厥逆,身热面赤,唇燥大渴,口干舌苦,目闭或不闭,小便赤涩短少,大便燥结,不省人事。”《卫生宝鉴·厥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