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发展以脉辨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以脉辨主要是对于脉诊在辨证中知常达变问题,常易知而变是难以了解和掌握。古人以常为“经”,经即是常,古人亦名为“典要”,就是现在常规,一般情况意思;变是“权”。 戴震曾说:“权,所以别轻重也,凡此重彼轻,千古不易者,常也,常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9.html

_【中医宝典】

...内经》即对本临床表现、因病及治疗均有较系统描述。如《灵枢·癫狂》有“得之忧饥”、“大怒”、“有所大喜”等记载,明确了情志因素致病。对其症状描述说:“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为了观察病情变化,首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085.html

妇科杂小论_【中医宝典】

...妇科杂小论 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疾病,称为“妇科杂”。 常见妇科杂有不孕症、子宫脱垂、妇人腹痛、证瘕等。 妇科杂,临床证候不同,因病各异。就病因而论,总结有三:其一,起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48.html

囊虫应该做哪些检查?_传染病_【中医宝典】

...囊虫(又称猪囊虫)是猪肉绦虫蚴虫寄生在人体各组织器官所致疾病。囊虫是猪绦虫病人内源性自体感染或人进食猪条虫卵污染水与食物,虫卵经口感染进入胃、小肠,经消化液作用后,六勾蚴脱出,穿过肠壁血管,经血循环散布全身,寄生在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028.html

湿郁热伏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湿郁热伏又叫“湿遏热伏”。 【湿郁热伏】 又叫“湿遏热伏”。指湿阻于里,邪热不易外透臭。主要症状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胸闷腹胀、厌食、头部重痛、苔白腻、脉濡数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816.html

为核心 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周仲瑛 周学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色集中体现。针对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将证候作为辨证论治研究重点,但至今未有重大突破现状,国医大师周仲瑛及其学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周学平教授认为,“审察”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293.html

脏腑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是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正常生理功能发生失调内在机理。任何疾病发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势必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因此,脏腑失调,在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辨证论治主要理论依据。疾病既已...

http://qihuangzhishu.com/44/125.htm

太阴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273条是太阴提纲条文,也是太阴条文,讨论太阴,就要以这个条文为依据。为方便起见,我们还是将它改为格式,即:诸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皆属于太阴。...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94.htm

爱滋病因病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免疫缺陷加上各种机遇感染综合病征。爱滋病至为复杂,至今尚未找到杀伤T细胞密码。主要传播途径为粘膜及血液、淋巴,病源从病人一切体液中排出,主要为血液及精液(大量存在),其次为乳汁、唾液、泪液及汗液(较少量),再其次为尿及大便、...

http://qihuangzhishu.com/128/300.htm

明清以来对脉辨研究进展(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到明清时医学家,尤其是那些深通理论学者,在这方面不断作出新的成绩,尽管他们不一定知道这是具有脉学和辨证上方向性意义。 尽管自《脉经》以来在各种脉学著作中一直在引用古脉学有关内容,甚至亦提出一些新的内容,但他们对以脉来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7.html

共找到925,1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