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刺要_《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此与下编《刺齐论》,全元起本原为一,王冰分而为二。统刺法之浅深,戒以过深致害,针家不可不知。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

http://qihuangzhishu.com/716/11.htm

八正神明_《疡医大全》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八正神明》曰∶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泣,谓如水中居雪也。)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

http://qihuangzhishu.com/344/29.htm

病机叙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六节藏象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五脏生成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注云∶甘益脾,胜于肾,肾不胜,故骨痛而发脱落。)上古天真曰∶女子一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http://qihuangzhishu.com/336/1039.htm

《伤寒恒》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郑寿全,字钦安 朝代:清 电子版序 郑钦安原序 张仲景原序(校补) 前言 凡例 伤寒恒一百一十三方总目 一百一十三方总目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 太阳中篇 计三十五方 太阳下篇 计一十四方 阳明上篇 计四方 阳明中篇 计四方 少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henglun/index.html

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在经络的分布和气血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经络腧穴上下内外的对应关系,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指出四肢下端的特定穴与头、胸、腹、背腧穴的关系,对针灸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十二经脉还有标本、根结、气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4998.html

刺志_《素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此与刺法、四时刺逆从四时所刺不同,别是一法也。四段旧误在水热穴。黄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冬令闭塞,宜用药不宜用针,故少针石。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suwenxuanjie/1290-16-7.html

经络的生理功能_【中医宝典】

...联络脏腑,沟通内外: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联系了人体脏与脏之间、脏腑之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44.html

胞脉_经络腧穴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胞脉即分布在子宫(胞宫)上的脉络。 【胞脉】 又名“胞络”,即分布在子宫(胞宫)上的脉络。其中包括冲脉和任脉。胞脉主要的作用是主女子行月经和养胞胎的。(如《素问.评热病》:「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灵枢.五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250.html

经络学说的形成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经络学说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逐步形成的。 其形成途径主要有: ①“针刺”、“灸治”、“按摩”出现的各种感觉传导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②腧穴疗效的总结。 ③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④解剖、生理的启发。 ⑤古人练气功导引也发现体内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01.html

共找到128,9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