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常存在炎症状态,这可能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对透析患者的横断面研究已证明C-反应蛋白(CRP)是发病率的一个预测因素。但是,目前对于CRP、细胞因子(如刺激CRP合成的IL-6和IL-1β)或基质金属蛋白酶(...
...加重休克。补体系统激活C3a、C5a有过敏毒性作用,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并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凝聚并释放促凝物质与溶酶体酶。上述因素使休克越来越严重,往往发展成为不可回逆性休克。 4.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的溶血 又称红细胞破碎综合征。DIC时由于...
...甘油(DAG)生成的效应,氨亦能与各种生长因子协同刺激三磷酸肌醇通路,增加PKC的活性,促进蛋白质合成。另一方面氨能够抑制蛋白质降解。 (2)补体机制:氨可以通过激活补体的旁路途径引起肾小管-间质损害。例如氨能直接裂解途径中C3分子中硫脂键...
...。如经抗HPF抗体处理的人红细胞对人C8、C9的反应性溶血作用敏感性增高,而对8种动物来源的C8、C9的反应性溶血作用则不敏感。体外试验表明,HRF能抑制C9与C8的结合及C9聚合,从而阻止MAC插入自身细胞的膜脂质双层及细胞溶解。HRF...
...。Ⅱ型超敏反应中,自身抗体与细胞膜或基底膜自身抗原结合,在膜表面形成免疫复合物。后者通过结合并激活补体链锁反应,在膜表面出现补体活化反应产物C56789,对膜产生破坏性攻击,造成靶细胞裂解或基底膜损伤。此外覆盖免疫复合物的靶细胞被吞噬细胞...
...致敏的淋巴细胞产生淋巴激活素和其他炎症介质,与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释放的炎症介质共同作用,损伤黏膜组织和其他组织,从而导致本病。 2.病理 本病是贯穿肠壁全层的增殖性疾病,并侵犯肠系膜和局部淋巴结。在急性炎症期,末端回肠壁水肿、充血...
... 1.当含有血清蛋白的病原物质进入体内后,经过2~3周的时间,体内便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此时如果人体内仍然存留有上述的病原物质,则可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的形式与这些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而沉积于血管床上,并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临床上...
...分子量,疏水性也较膜DAF小,其抑制细胞表面C3转化酶内在装配的活性较膜DAF约低100倍,但仍具有促进已形成的C3转化酶衰变的作用,效能类似于C4bp。膜DAF广泛分布于各种血细胞及其他各处的细胞上,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T...
...酶如磷酸果糖激酶等的活性,使糖酵解从加强转入抑制。2.脂肪代谢障碍正常情况下,脂肪分解代谢中产生的脂肪酸随血液进入细胞浆后,在脂肪酰辅酶A(脂肪酰CoA)合成酶的作用和ATP的参与下,被活化为水溶性较高的的脂肪酰CoA,后者再经线粒体膜上...
...。 2.视力0.4以上,但有严重的复视、视物变形等症状(要求更好的视力效果的患者,可由熟练的术者尝试手术)。 3.视力较好,但荧光造影显示已有荧光素渗漏或黄斑部水肿。 4.视网膜脱离术后的黄斑前膜应待其稳定,无活动性收缩后方可手术。 (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