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使用说明书_《中国生物制品规程》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本品系精制白喉类毒素和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经氢氧化铝吸附制成。用于经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全程免疫后的儿童做加强注射,供预防白喉和破伤风。本品振摇后应为乳白色均匀悬液,含防腐剂硫柳汞,长时间放置后吸附剂下沉,溶液上层应澄明无色...

http://qihuangzhishu.com/1010/58.htm

表热得寒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表热、里寒症状同时存在。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由内有虚寒,外感风热所致。详见表热证、里寒证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6/782.htm

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_《中国生物制品规程》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本品系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经氢氧化铝吸附制成。用于经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全程免疫后儿童,以加强白喉、破伤风之免疫。1 精制类毒素1.1 精制白喉类毒素应符合《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4项的要求。...

http://qihuangzhishu.com/1010/57.htm

白喉的现代医学病理_五官耳鼻喉科其它_【中医宝典】

...杆菌侵袭上呼吸道粘膜后,在表皮上皮细胞内增殖。、、百日咳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对本病感受性增强。白喉杆菌外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由外毒素对粘膜的损害,导致纤维蛋白、坏死细胞及白细胞、细菌凝结而形成伪膜。伪膜可见于鼻、咽、喉、结膜、耳、外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4696.html

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使用说明书_《中国生物制品规程》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本品系精制白喉类毒素经氢氧化铝吸附制成。用于预防白喉。本品为乳白色均匀混悬液,含防腐剂硫柳汞,长时间放置后吸附剂下沉,溶液上层应澄明无色,但经振摇后能均匀分散。接种对象主要为6个月~12周岁儿童。用法1.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剂量如下:...

http://qihuangzhishu.com/1010/51.htm

辨外治_《白喉条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白喉病手太阴本症未罢.始终不得用吹喉法.初起即红肿痰涎.挟有风火标症者.间用吹喉.盖风火来势自急.且易为痰.不参外治.恐难速效.大凡时疫喉症.多因风火挟痰.冲激于喉咙一线之地.猝不得出.遂致顷刻肿闭.其五内腑初无大病.此时服药不及.唯有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baihoutiaobian5350/227-15-0.html

神仙活命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白喉治法抉微》神仙活命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白喉治法抉微》:神仙活命汤【处方】龙胆草6克 元参24克 马兜铃9克 板蓝根9克 生石膏15克 白芍9克 川黄柏4.5克 生甘草3克 大生地30克 瓜蒌9克 生栀子6克【...

http://zhongyaofangji.com/s/shenxianhuomingtang.html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用辛热药治寒证,但寒反而更严重,这不是属于外感寒邪的寒证,而是肾阳(真阳)不足的虚寒,所以应该温补肾阳。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辛热药治寒证,但寒反而更严重,这不是属于外感寒邪的寒证,而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353.html

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使用说明书_《中国生物制品规程》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本品系由百日咳菌苗原液和精制白喉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每ml制剂中含百日咳菌8个效力单位,精制白喉类毒素20Lf。用于经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全程免疫后的儿童做加强注射,预防百日咳和白喉。本品为乳白色混悬液,含硫柳...

http://qihuangzhishu.com/1010/12.htm

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_《中国生物制品规程》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本品系由百日咳菌苗原液、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供儿童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之用。1 抗原要求1.1 百日咳菌苗原液应符合附录1《百日咳菌苗原液制造及检定要求》中2.4项的规定。1.2 精制白喉类毒素应符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010/6.htm

共找到22,4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