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八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金针赋》描述了烧山火、透天闵、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与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称为治病八。成为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由于这此手法的操作步骤较多,所以对其中一些动作规范化,定出了一定的次数。即分别以九或六作为基数,...

http://qihuangzhishu.com/113/97.htm

折量取穴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状如细线。但令当经而刺之。根据补泻。即能愈疾矣。明堂定尺寸云。以八寸为一尺。以八分为一寸。缘人有长短肥瘦不同。取穴不准。秦时扁鹊明堂经云。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一节为一寸。缘人有身长手短。有身短手长。取穴不准。唐时孙思邈明堂经云。取患人...

http://qihuangzhishu.com/601/51.htm

古脉法学著作《学古诊则》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后世脉照样是有意义的。这不能不说是卢氏的重大贡献,如果再将力度和节律分出为纲,则脉形的各种物理量就都完全了,以之为纲,对脉象的认识就会更为明确,这对脉诊的客观化是极有意义的。 卢氏对于古之遍诊方法是有根其精辟之见解的,例如第八段首先论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1.html

男女气血_《针灸聚英》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金针赋云.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识其时.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上下.平腰分之.按针灸当随经络气至十二时候.如寅肺卯大肠经之类.男女所同.男女气血上下之分.固非素、难意.亦不必然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uying/929-9-17.html

留针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留针时补泻的方法。补法的留针,目的在于待气,故气至后稍加捻运即行出针。《素问·离合真邪论》:“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泻法的留针,目的在于散邪,故气至后,尚须持续捻运,待邪气散尽方可出针。《素问...

http://qihuangzhishu.com/191/758.htm

十四_《针灸聚英》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以为搓也.进者.凡不得气.男外女内者.及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盘者.凡如针腹部.于穴内轻盘摇而已.摇者.凡泻时欲出针.必须动摇而后出.弹者.凡补时用指甲...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uying/929-9-11.html

《金针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歌赋名。始载于徐凤《针灸大全》,全名《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序言谓此赋出自“梓岐风谷飞经走气补泻之法”,经撮要写成此篇。“首论头病取足,左病取右,男女早晚之气,手足经络顺逆之理;次论补泻下针,调气、出针之法;末论治病驱运气血,...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46.htm

《金针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歌赋名。始载于徐凤《针灸大全》,全名《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序言谓此赋出自“梓岐风谷飞经走气补泻之法”,经撮要写成此篇。“首论头病取足,左病取右,男女早晚之气,手足经络顺逆之理;次论补泻下针,调气、出针之法;末论治病驱运气血,...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87.htm

八段锦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故名“八段”。因为这种健身功作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疾,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早在南宋时期,即已...

http://qihuangzhishu.com/152/71.htm

八段锦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故名“八段”。因为这种健身功作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疾,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早在南宋时期,即已...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12-6.html

共找到95,9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