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事的行业 change one's trade 改业行医 国语辞典 改行。 如:「如今這行不景氣,業者紛紛改業,另尋發展。」...
...长期与丈夫葛洪在广州罗浮山炼丹行医,岭南人民尊称她为“鲍仙姑”。 鲍姑行医采药,其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擅长灸法。她是采用越秀山脚下漫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曾有诗赞颂:“越...
...我国各地的中药店,大多称为“堂”,什么“同仁堂”、“庆余堂”等等。这是出自汉末医圣张仲景“坐堂行医”的典故。 张仲景从史书上看到扁鹊为人治病的故事,心里很受感动,就拜他的同乡、名医张伯祖为师,从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后来,他当了长沙太守,当时...
...《本草纲目》共52卷,载药1892种(其中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
...赠医赠药,“活菩萨”的名声很快就在昌都地区传播开来。 对于章松来说,行医多年最难忘的是1977年的一个病例。当时有个叫卓嘎拉姆的病人,四肢蜷曲,手不能端碗,终日疼痛呼号。恰好四川医疗队驻在当地,但用遍中医、西医,皆不能使其痊愈。绝望之时,...
...继续学习。学习期间他一边侍诊,一边精心研读医学经典,七年后,尽得两家之真传的徐景藩开始了他自己的悬壶生涯,而他接治的第一个病人就为他带来了良好的名声。 江苏省中医院教授 徐景藩 当时来的病人是咳喘病,又咳又喘,那时候我年纪很轻,开个私人诊所...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
...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并被后世视为行医的道德标准。他主张: “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
...实际上当时已有不少文献失传或成为罕见的孤本,李时珍并未能一一亲阅,其中不少是通过《普济方》间接读到的。(二)推求古义的《医方考》吴昆的《医方考》,撰于万历年间。作者15岁学医,行医后深感业医者知识贫乏,必须对医者的素质进行提高。他从历代方书中...
...我国医学瑰宝,西医花几千元不见好的病,一个中医偏方就可能解决问题,确实是花小钱看大病。但民间秘方偏方一般保存分散,一些传统的老中医由于行医证等的限制,民间秘方偏方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国家、对老百姓都是一种浪费。 为此,他建议由卫生部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