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浸泡后,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甘,微温。①《纲目》:"辛,温,无毒。"②《药品化义》:"味甘微辛,性微温。"③《本草崇原》:"气味辛,平。" 【归经】《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功能主治】理气,舒郁,止痛,安胎。治...
...《本草》一经,撰自炎农。其种三百六十五,以象周天之数。汉末张仲景悉以《本经》撰方,治疗疾苦,其效如响。此《伤寒》、《金匮》所由称方药之祖也。自唐以降,药品日增,而性味多未研究,率皆师心自用。沿及宋、元,药益称倍,仍相谬误。即以《本经》制方...
...个,瓦上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患处,立效。《本草崇原》蛞蝓气味咸寒,无毒。主治贼风 僻,跌筋,及脱肛,惊痫,孪缩。(蛞蝓音阔俞。)(蛞蝓即蜒蚰也,大者如人手指,肥泽有涎,头有二角,行则角出,惊之则缩,以其身涎涂止。)蜒蚰感雨湿之气而生,故气...
...目录 《中药大辞典》槐枝 《中华本草》槐枝 《本草崇原》槐枝 《本草易读》槐枝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槐枝 【出处】《别录》 【拼音名】Huái Zhī 【别名】槐嫩蘖(《唐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嫩枝。 【...
...之休止休息也。(头为诸阳之首,舌乃心火之苗,盖动摇名风,若风之自火出也。)《本草崇原》蚤休气味苦,微寒,有毒。主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蚤休《图经》名紫河车,《唐本草》名重楼、金线,后人名三层草,又名七叶一枝花。处处有之,多生深山...
...目录 《中药大辞典》茯苓皮 《中华本草》茯苓皮 《本草崇原》茯苓皮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茯苓皮 【出处】《纲目》 【拼音名】Fú Lín?? Pí 【别名】苓皮(《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
...目录 《中国药典》蒺藜 《中药大辞典》蒺藜 《本草纲目》蒺藜 《本草乘雅半偈》蒺藜 《本草崇原》蒺藜 《本草经解》蒺藜 《本草图经》蒺藜 《本草衍义》蒺藜 《本草易读》蒺藜 《本草择要纲目》蒺藜 《玉楸药解》蒺藜 ? 相关中药 ▲ 返回...
...《本草备要》蓼实宣,温中辛温。温中明目,耐风寒,下水气(时珍曰∶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今为酒曲用其汁耳。以香蓼、青蓼、紫蓼为良)。有香蓼、青蓼、紫蓼、赤蓼、木蓼、水蓼、马蓼。《本草崇原》蓼实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
...(据丛本节录)相传辑云南药品者有三家∶一沐琮曰《苴兰本草》,一兰茂、一杨慎皆曰《滇南本草》。沐、杨惟传抄本,兰有旧坊刻本,其中有刘干添注数条。刘不详何时何地人,恐非兰氏手定矣。至新坊刻兰本则太糅杂,且书中时称止庵先生,决为无识者窜乱止庵...
...人有恒言曰.用药如用兵.以药之不可轻用也.然苟用得其当.又未尝不应手取效.药到病除.是操何术以致哉.则曰非读本草不为功.顾读本草之难也.神农本草经尚已.然其中词旨奥衍.义蕴宏深.往往皓首穷年.每苦未能得其要领.后世着本草者杂出.人自为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