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著作 医学著作 医政法令、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玉林藥博會推藥膳 元精述论 原始人类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原始人类生活方式的演进与医药卫生 在农村针灸更有用武之地 张仲景奖学金发放 学子受资助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針灸入遺 振兴中医树立文化...
...清末医家。字谷孙。江苏江阴人。学说渊博,医名更着,尤长于诊治温热证,为一时名医。曾采尤在泾、曹仁伯、王旭高和张仲华诸家医案,编撰成《柳选四家医案》(1904年刊),按病分目,并加按语,分析病机,处方颇为理致,为医家所推崇。另撰《温热逢源》...
...了内服和外用方共70余首,撰为《痈疽神效秘验方》一卷。该书对当时外科医家颇有裨益,后为薛己收人《薛氏医案》。钱塘(今杭州)王茵用浙江丰富的桑树皮制成外科手术缝合线,就地取材,独具一格。同邑姚应凤也以疡医知名,《钱塘县志》称其“割皮刺骨,一见...
...单一和古板,而中医原著在多数现代人的眼里更是晦涩难懂。中医中最基础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都已经很少有中医学专业的同学有耐心攻读,更别提新安医家的著作了。”一位中医学校的老师感慨。 在采访中,老中医们惋惜地表示,“许多在当时非常盛行...
...儿科丛书。清·许豫和撰。刊于1785年。七种中除《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为明代翁仲仁原作,由作者注释外,其他有《橡村痘诀》、《痘诀余义》、《怡堂散记》、《散记续篇》、《小儿诸熟辨》及《橡村治验》六种均为作者本人在小儿科方面的临床经验心得、医...
...儿科丛书。清·许豫和撰。刊于1785年。七种中除《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为明代翁仲仁原作,由作者注释外,其他有《橡村痘诀》、《痘诀余义》、《怡堂散记》、《散记续篇》、《小儿诸熟辨》及《橡村治验》六种均为作者本人在小儿科方面的临床经验心得、医...
...别名和隐名;《奇药备考》是补充明代高廉所著《珍异药品》的著作。可惜这些著作都已散佚无存。赵学敏毕生心血在药物方面只留下《本草纲目拾遗》10卷尚流传于世。《本草纲目拾遗》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总结了《本草纲目》之后药物学发展的成就。全书载药921种...
...这是本很有价值的明代史料著作。 著者明代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又字虎臣。嘉兴(今属浙江)人。有《清权堂集》。他的父、祖,都是科举出身,为监司词林。他自幼生长京邸,熟悉朝廷诸事。南归后,不时凭记忆将旧事写出,成《万历野获编》...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虚人外感,这为历代医家所共识。读古今医案,见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虚人外感时,或用原方,或加大方中升麻、柴胡用量,或加用表散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载有一则虚人外感医案,叙证明晰,用方恰当...
...明代医家。字孟鲁。武进(今属江苏)人。世医出身,且工天文,喜吟诗。他和弟徐迪(字孟恂)、徐选(字孟伦),均有医名,尤精于针灸。着《难经补注》一书,已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