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_中医文化_【中医宝典】

...医学著作 医学著作 医政法令、医事制度医学教育 玉林藥博會推藥膳 元精述论 原始人类体质健康状况 原始人类生活方式演进与医药卫生 在农村针灸更有用武之地 张仲景奖学金发放 学子受资助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針灸入遺 振兴中医树立文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fazhan-727-1.html

柳宝诒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末医家。字谷孙。江苏江阴人。学说渊博,医名更着,尤长于诊治温热证,为一时名医。曾采尤在泾、曹仁伯、王旭高张仲华诸家医案,编撰成柳选四家医案(1904年刊),按病分目,并加按语,分析病机,处方颇为理致,为医家所推崇。另撰温热逢源...

http://qihuangzhishu.com/191/746.htm

中医外科源流长,医术高超海内闻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了内服外用方共70余首,撰为痈疽神效秘验方一卷。该书对当时外科医家颇有裨益,后为薛己收人薛氏医案。钱塘(今杭州)王茵用浙江丰富桑树皮制成外科手术缝合线,就地取材,独具一格。同邑姚应凤也以疡医知名,钱塘县志称其“割皮刺骨,一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7.html

安徽为中医“把脉”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单一古板,而中医原著在多数现代人眼里更是晦涩难懂。中医中最基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已经很少有中医学专业同学有耐心攻读,更别提新安医家著作了。”一位中医学校老师感慨。 在采访中,老中医们惋惜地表示,“许多在当时非常盛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90.html

许氏幼科七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儿科丛书。清·许豫撰。刊于1785年。七种中除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明代翁仲仁原作,由作者注释外,其他有橡村痘诀痘诀余义怡堂散记散记续篇小儿诸熟辨橡村治验六种均为作者本人在小儿科方面临床经验心得、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41.htm

许氏幼科七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儿科丛书。清·许豫撰。刊于1785年。七种中除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明代翁仲仁原作,由作者注释外,其他有橡村痘诀痘诀余义怡堂散记散记续篇小儿诸熟辨橡村治验六种均为作者本人在小儿科方面临床经验心得、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098.htm

清代前中期药物学与方剂学进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别名隐名;奇药备考是补充明代高廉所著珍异药品著作。可惜这些著作都已散佚无存。赵学敏毕生心血在药物方面只留下本草纲目拾遗10卷尚流传于世。本草纲目拾遗主要贡献在于,总结了本草纲目之后药物学发展成就。全书载药921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5.html

万历野获编评价_万历野获编

...这是本很有价值明代史料著作。 著者明代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又字虎臣。嘉兴(今属浙江)人。有清权堂集父、祖,是科举出身,为监司词林。自幼生长京邸,熟悉朝廷诸事。南归后,不时凭记忆将旧事写出,成万历野获编...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4720.html

医以通变称良——李东垣治虚人外感案赏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虚人外感,这为历代医家所共识。读古今医案,见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虚人外感时,或用原方,或加大方中升麻、柴胡用量,或加用表散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载有一则虚人外感医案,叙证明晰,用方恰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424.html

徐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字孟鲁。武进(今属江苏)人。世医出身,且工天文,喜吟诗。弟徐迪(字孟恂)、徐选(字孟伦),均有医名,尤精于针灸。着难经补注一书,已佚。...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76.htm

共找到1,107,4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