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的规范化,公元1206年他撰写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次年又主持铸造了针灸铜人两具。《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共记载腧穴657个,其中青灵、厥阴俞、膏盲俞、灵台、阳关等穴是新增加的穴区,穴位排列兼采《针灸甲乙经》和《千金方》之长,...
...胸乡 Xiongxiang (SP 19),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外侧动、静脉和第三肋间动、静脉。主治胸胁支满,痛引胸背,咳嗽气逆等。斜刺0.3-...
...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详见此背部穴位图相关...
...气户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布有锁骨上神经及胸前神经的分支和胸肩峰动、静脉分支,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吐血,呃逆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
...高武,字梅孤。明代正德、嘉靖(公元1506~1541年)初在世。鄞县(今宁波市)人,著名针灸家。幼好学,晓天文、乐律、兵法,善骑射。嘉靖时,考中武举人,官至总兵,因志愿未遂,愤然弃官归里,专究医术,治无不效,名声大振。武慨叹当时针灸取穴多...
...除黑白面取穴 穴位:行间、太冲。 针法:用毫针,体制强壮者用泻法,虚柔者用补法。 说明:本法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极千斤要方》。肝藏血,主疏泻,若肝气郁泻,失其调达,则气血运行不畅,面色晦暗发黑。针刺足厥阴肝经穴-行间、太冲,有助于恢复肝主...
...身柱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三肋间动脉后支。主治身热,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疔疮,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癔病等。向上斜刺0.5...
...艾条灸5-10分钟。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疾病〗 头痛,目眩,癫痫。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太冲穴治头痛、目眩。 〖刺灸法〗...
...体针(一)取穴 常用穴:足三里、筋缩、脾俞、中脘。 备用穴:胃俞、内关、关元、三阴交、天枢、下脘、合谷。 (二)治法 针灸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以常用穴为主,适当加备用穴,中脘、胃俞宜配合应用。足三里,采用“气至病所”手法,使针感传导...
...针灸著作。一卷。一名《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元·忽公泰着,其子光济诠次。刊于1303年。据《针灸聚英》称:此书“首绘脏腑前后二图,中述手足三阴三阳走属,继取十四经络流注,各为注释,列图于后”。原书已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