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用独子叶治肠胃病和便秘,用桂树皮健胃。景颇族用“嘴抱七”根,含口内治牙痛。彝族用石尾草治疟疾。所有这些运用植物药的朴素经验,在各自民族的口耳相传中,早已成为各自民族医疗共同所有的知识,这些经验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无数次改变...
...开始注重了,在中西医结合界注意的似乎更多一些,从近几年的成果看,已比较明显。例如血脂康(红粬制剂)的系列研究,很有示范作用。很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围绕血脂康开展了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血脂康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历时7...
...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因此,除从医学的角度外还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综合考虑一个人的健康问题。所以健康的定义应该是:1.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2.无主观不适的感觉;3.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不健康行为。这三条说明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的...
...李东垣(1180~1251年),名杲,字明之。金元间真定(今河北省保定市)人。倡导:“人以胃气为本”。善温补脾胃之法,后称之为“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 李杲幼年就喜爱医学,曾捐款千金而跟随易州张元素学医,学了没有几年,就掌握了...
...包括民族医学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仅229910人。 从医学教育来看,全国100多所西医院校的学生只用1/60的时间(60学时左右)学一点中医知识,而全国32所中医院校的中医学生却必须用1/3的时间(1200学时左右)学习大量的西医知识,这是...
...等西方国家对重视传统医学(植物药)的流行提法,而来自日本某些学者的直率说法叫“痛感西医的局限性”。20世纪,西医在其发展历程中有四个耀眼的闪光点。然而,恰恰在每一个闪光点的背后,都给西医提出了令人困惑的问题。 第一,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
...临床生物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只是近四五十年的事,因此它是相当年轻的学科。追溯其发展过程,它是与许多相关学科(包括化学、生理学、药物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等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结果。在临床生物化学学科发展史上,有几次技术上和概念方面的...
...)相比差的很远,只占约2%。但在美国非常规医学,一般保险公司不保险,大多数是病人自己掏腰包。从这一点上看,患者宁愿自己花钱去看非常规医学,这说明它在美国人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另据报道现在每3名美国患者中就有一人求助于非常规医疗方式,而大多数...
...时期,还有《九灵》、《九墟》等名称。《灵枢》在较长时期内曾失传,直到北宋元祐年间,从高丽传回《黄帝针经》一部之后,中国才重新有了一部内容较完整的《针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史崧把“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加以校正出版,称为《...
...中国回回医学的发展,相伴于中阿医药交流。中阿医药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当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与西域之交流日益频繁,据史料记载张骞曾到达大宛(即今之中亚费尔干纳)、大月氏(即今之阿富汗北部)、大夏(即今之阿姆河南)、康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