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中鉴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实质上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它们的具体症状,可参阅“寒证”、“热证”各条。辨别疾病的属寒、属热,对确定治疗有看重大的意义。治法上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立法处方用药...
...《巢氏病源》往来寒热疟候∶此由寒气并于阴则发寒,风气并于阳则发热,阴阳二气更实更虚,故寒热更往来也。《 全生指迷》论曰∶若其人翕翕如热,淅淅如寒,无有时度,支节如解,手足酸疼,头目昏晕。此由荣卫虚弱,外为风邪相乘,搏于阳则发热,搏于阴则发...
...《全生指迷》论曰∶寒热之病,或寒已而热,或热已而寒。若寒热战栗,头痛如破,身体拘急,数欠、渴欲饮冷。或先寒而后热,或先热而后寒,或 时而发,或间日而作,至其时便发,已即如常,此谓之疟。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此皆得之于冬中风寒之气,...
...疮疡发寒热。多汗。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连日作。又有或间日作。必先呕痰。寒热。寒热解。大汗出。精要言以上之证。不可专以为热。亦有气虚而得。亦有因怒而得。或先感寒邪。脾气不正而然者。丹溪曰。因气虚者。当以补气药补之。因怒者当以顺气药和之...
...支正、少海、主热病.先腰胫酸.喜渴.身热项强.振寒寒热.甲云、主振寒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眩痛.虚则行疣痂.(千)曲泽、主伤寒温病.身热烦心口干.甲云、主心澹善惊.身热烦心.口干手清.逆气呕唾.肘 .善摇头颜青.汗出不过肩.三间、主气...
...病人出现发热、寒热并作等症状,如不能及时控制,会危及病人生命,所以应积极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先择有利于退热的。 1.退热可选用的主食有:小麦、白芝麻、绿豆粉等。 副食可选择:萝卜、茄子、竹笋、山药、西瓜等。 2.寒热并作可选用的主食...
...(《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此下灸寒热之法,多以虚劳为言,然当因病随经而取之也。大椎,督脉穴,灸如患者之年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尾尽之穴曰橛骨,任脉穴也。橛音厥。)视背俞陷者灸之,(背俞,皆足太阳经穴...
...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天元纪大论》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
...本事方 治妇人血脉不调,往来寒热,状如劳倦。当归 川芎 黄 甘草 官桂(各一两) 熟地黄 白芍药 白术(各二两) 柴胡 阿胶(碎,炒,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枣一枚,水煎,空心服,白汤点服亦得。当永不生带下,调血脉,养子宫,终身无病。...
...论曰痈疽发背,病为急切,然五脏 皆在背,发于何部,宜精详之,其作也邪毒内鼓,寒热交攻,气血壅滞,阴阳相干,故令人身热而恶寒也,当以疗痈疽之法治之。治痈疽发背,时作寒热,疼痛不食。解毒地黄丸方生干地黄(焙二两) 黄 (锉) 栝蒌根 黄芩(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