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下如脓”的实邪标志的虚实夹杂证,采取温运脾阳与清利湿热的温清并进法,前者用附子、炮姜,后者用黄柏、地榆、败酱。此外,又用大黄、诃子、石榴等通腑与涩肠兼施法,方用寒热并行的温脾汤出入。如”杨,男,痢下如脓,腹不痛,不后重。往日服乌梅丸有效,...
...目录 《辨证录》败瘀止痛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辨证录》:败瘀止痛汤【处方】大黄3钱,桃仁14粒,当归3钱,白芍1两,柴胡1钱,黄连1钱,厚朴2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通脾中伏热而下其瘀血。主脾火内伏,瘀血存注,右胁大痛,肿起如...
...而为君药也。桂枝附子汤证曰∶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证曰∶前证而小便不利。大黄附子汤证曰∶胁下偏痛。天雄散,证阙。(说在术部)以上四方,附子皆三枚。桂枝甘草附子汤证曰∶疼烦不得伸屈。附子汤证曰∶背恶寒。又曰∶身体痛、手足寒、...
...尿滴脊背中缝即愈。按龟胸、龟背,乃先天大虚不足之败证,百中难救一、二,岂宽中化痰松蕊丹,遂可治乎,姑附之。...
...,有瘀斑,苔白厚腻,切得脉沉滑有力。询之素日痰多。遂据舌、脉所示,于痰瘀着手,拟大黄附子汤加味:川军10g 附子10g 细辛6g 茯苓15g 半夏15g 红花10g 水蛭10g 礞石滚痰丸6g (药汤送服)二诊:上方已服18剂,每服药后泄泻...
...痢下如脓”的实邪标志的虚实夹杂证,采取温运脾阳与清利湿热的温清并进法,前者用附子、炮姜,后者用黄柏、地榆、败酱。此外,又用大黄、诃子、石榴等通腑与涩肠兼施法,方用寒热并行的温脾汤出入。如”杨,男,痢下如脓,腹不痛,不后重。往日服乌梅丸有效,...
...目录 《温病条辨》薏苡竹叶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薏苡竹叶散【处方】薏苡15克 竹叶9克 飞滑石15克 白蔻仁4.5克 连翘9克 茯苓块15克 白通草4.5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淡渗利湿。治湿温...
...目录 《圣济总录》败酱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败酱饮【处方】败酱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芎䓖半两,竹茹1两,生干地黄(焙干)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下不绝。【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
...《伤寒杂病论》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右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大便利,止后服。病温,头痛,面赤,发热,手足拘急,脉浮弦而数,名曰风温,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主之。 目录 《伤寒杂病...
...医生拿了本医书,翻了半天,比划着说:“你的儿子患的是“肠痈”,好在我这里备有陈年的食酱,回家服下即可痊愈。”哪知道,第二天那孩子便一命呜呼。孩子的家人追问其故,这医生说:“书上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治肠痈用败酱吗?”原来,他把治肠痈的败酱草当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