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发生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包括为发出细胞何时分裂指令而联合工作的信号网络都是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的。一旦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其不正常分裂为何经常发生?差错为何被锁定?在网络中,一个或更多个结节的突变能发生癌症,某些环境因素条件下会造成...
...前列腺癌的高度流行,很少知道有某些男性对此病的遗传性感染原因,大量的研究指出家庭更是主要的危性因素,它可能对全部前列腺癌估计起到5~10%的作用。最近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可能是在称之为HPC1的表达基因在染色体1上发现,对前列腺癌的敏感位置,它可...
...《自然遗传学》杂志2003年第一期日前刊登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乐卫东教授的研究论文,对发现帕金森病新的突变基因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阐述。在长达5年的研究中,乐卫东和他领衔的课题组第一次在国际上发现了2个第二号染色体的蛋白基因为...
...区又可分为I-A、I-E等亚区。按其编码抗原结构和功能不同,又可将H-2复合体分为三类基因:(1)I类基因,位于K和D区,包括K、D基因座,最近又增加了K2、L和L2(?)新的基因座;(2)Ⅱ类基因,位于I区,包括Aα、Eβ和Eα等基因座;(...
...据4月发行的《临床研究》杂志上的一篇报告,在COL1A1 胶原基因上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多态性可增加该人群对骨质疏松症及有关骨折的易感性。 以前,英国阿柏丁大学的Stuart Ralston医生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一个特定的单核苷酸...
...正常的p53基因编码53kD的蛋白,在细胞周期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细胞癌变有抑制作用,并由此而得名。当该基因发生点突变、缺失和灭活时,即由野生型转变为突变型,反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该项检测用于各类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肿瘤的诊断治疗...
...重庆地区进行了开角性青光眼患者、相关亲属和正常人TIGR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了编码区的突变可导致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等电点、抗原结合位点等发生改变,从而严重影响TIGR基因的功能,和临床青光眼发病有关。另外,研究还发现,TIGR...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临床实验科采用克隆技术,研究出一项“人端粒酶逆转录(hTERT)基因核心启动子调控的人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更昔洛韦(HAS-tk/GCV)系统宫颈癌细胞(HeLa)特异性治疗”新技术,该技术对体外HeLa...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方美云教授主持的“急性端粒酶表达及端粒、p53、bcl-2、P170对其活性调节的实验研究”日前结题,研究者认为,在白血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调节基因和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在不同阶段起不同作用;抑制端粒酶的...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可危害孕妇子宫中的胎儿,导致胎儿基因发生变化,增加其未来罹患癌症的风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专业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调查了纽约低收入社区60名不吸烟的孕妇和她们新生儿的情况,测量了这些孕妇在孕期最后3个...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