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旁,我加了“ ”,表示它的意义是全属于字面的(literal)。即是指“无意义的论调”或直指“无聊的论调”亦可。伏园先生与江震亚先生对于“滥调”二字似乎都有误解,故顺便提及。 现在且把我对于鲁迅先生《咬嚼之余》一篇的意见说说。 先说...
...发生、发展源远流长,《说文》中保存了古代大量的医药内容,对古代疾病名、症、候的训读是其主要工作之一,研究这部分遗产,究其源委,以古释今,以今通古,对临床及科研工作有所裨益。 “疒”部字“病也,疾也”的说解疏义 《说文》,“疒”部表疾病名候之词...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内经》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也就是说,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所以又称精神。 精神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它通过机体的形态动静、面部表情、语言...
...的障碍。而神志的障碍则更与少阴心肾相关,以心藏神,肾藏志也。少阴病的病机是:脉微细,但欲寐。寐的问题我们前面从寤寐的角度谈,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即如《康熙》所言:“寐之言迷也,不明之意。”老年性痴呆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实际上就是一个...
...不对呀。欲速则不达。心梗是西医的病名,由冠脉阻塞所致。中医怎么认识它呢?中医不一定说它是心梗,你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怎么就只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呢?这个与“对病欲愈,执方欲加”有什么区别?这可是下工之所为啊。所以,我们一定要设法避免这样...
...方法等十分密切。道家思想对中医理论源薮《黄帝内经》与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有着深湛的渗透。或者说,道家关于健康、长寿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曾经指导过中医药学的发展。譬如:《黄帝内经·素问》开卷就以黄帝问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
...引 言 笔者近日读到陈士奎先生发表在贵报上的《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一文,颇有同感,然而觉得其文中一关键性论点“和合是中华文化思想的精髓”有失片面。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精髓是中和”才全面。因为从本质上讲,中是目的,和只是...
...一类,不管你是直立还是爬行,从象的角度而言,头都与天相应,足都与地相应。所以,《内经》说:“圣人象天以养头,象地以养足。”怎么养头呢?圣人说得很清楚,你就去思考天是什么一个样子,你按这个去做就是很好的养头,这样头脑就会发达。但是,这些都是后天...
...正是“平衡”与“中和”观念的最好阐释。《黄帝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摆在医与棋面前的也将是一个共同的课题——那就是为中医者,很多是名中实西。中医的养生以及纯粹中医的诊断方式,慢慢变为弱势,随之而来的是专方专病。中药西用而辩证论治的...
...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现状的认识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1954年11月23日批转中央文委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批文中就指出“要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毛泽东关注下卫生部举办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