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论神昏谵语,义有未尽,因再言之。此证并非无属心包络者,但不专厉渚心包络耳。其属诸心包络者,病在上焦,叶天士云:“舌色纯绛鲜泽者,胞络受邪。”吴鞠通云:“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暑入手厥阴也。”又云“舌白滑者,不可与也,心为君主,义不受邪,邪...
...感受春季风温病邪而发生的一类急性热病。叶天士《温热论》:「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本病初起,邪在肺卫,主要症状有发热、口渴、自汗、恶寒、咳嗽、头痛等。在病势发展过程中,有时能出现神昏,谵语等“逆传心包”的证候及发斑等症。温病发汗后,...
...清代医家。字翼安。古歙(今安徽歙县)人。以诸生而官盐吏,兼通医学,尤精喉科,于疫毒痧喉证治深有研究,曾就陈耕道《疫痧草》未尽之意引申其说,撰论二十余则,着《痧喉阐义》(1877年刊)。书中集有吴又可、叶天士、朱铁山等治方。...
...清末医家。字虚谷。浙江会稽人。少多病,潜心研究医理二十余年,曾游广东、河北、苏州等地,拜访名家。遂精医术,以医闻名。于温病证治颇有研究,推崇叶天士、薛生白。对刘河间、李东垣、朱震亨、张景岳等,善于撷取精粹,并提出评论。着有《医门棒喝》四卷...
...中医药学的各个方面,蕴含着很多的科学和实用价值。为弘扬祖国医学,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将陆续向大家介绍一部分吴医古籍。 第一部分,瘟病类著作11种。 导言: 苏州地区地处太湖流域,地势底下,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温热病的多发地区。以吴又可、叶天士...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清·叶天士(叶桂) 总论 各论 温病大纲 逆传入营 流连气分 邪留三焦 里结阳明 卫、气、营、血...
...人体可动关节的病位特点,如髋关节、膝关节、颈椎、腰椎等。该病可属于中医“痹证”、“骨痹”等范畴,通过分析、研究《普济方》、《奇效良方》、《医方类聚》、《医林改错[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10]叶天士.叶天士医学全书...
...病证名。见《医宗必读·腰痛》。多因肝肾不足所致。治宜补肾强腰,选用二至丸、右归丸等方。据《临证指南医案·腰腿足痛》龚商年按,叶天士治老年腰痛,以奇经之脉隶属于肝肾,用血肉有情之品,鹿角、当归、苁蓉、薄桂、小茴温养下焦。亦可外用摩腰膏热摩...
...医方著作。八卷。清·梅启照辑。刊于1878年。本书原为梅氏对其所刊行《验方新编》十六卷本的续补的八卷,其后刊印单行本,改为此名。书中仿《验方新编》体例,新辑了临床各科民间验方,还辑入了“叶天士眼科”及《痧症全书》等内容,现有清刻本及近代铅...
...温病著作。陈光淞撰于1915年。陈氏推崇叶天士《温热论》,但认为前人的一些注释不够理想,遂逐条加以笺正。作者的本意是“笺叶氏之旨,正诸家之失”(见序例)。全书分析比较精细,确有一得之见。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局限和片面的观点。现有1916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