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 治法:泻肺散结,清肝退翳。 方药:菊花决明散。 石决明、石膏、木贼草、羌活、甘草、防风、甘菊花、蔓荆子、川芎、黄芩、草决明。 加减: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以通腑泄热,活血散结;口苦咽干,加花粉、玄参生津润燥散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病证名。带下证型之一。多因肝郁久而化热,犯脾,挟脾湿流注下焦,以致症见带下淋沥不断,色黄或赤白相兼,粘稠腥臭,兼乳胀胁痛,精神抑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尿黄而少等。治宜泻肝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或用白头翁25克、黄柏15克、苦参...
...半表半里指病变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介于表里之间。 【半表半里】 指病变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介于表里之间。例如少阳病,在三阳来说,已离开太阳之表,但又未入阳明之里,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作呕、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
...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病邪,一面袪病邪,一面扶正气。 【和解少阳】 邪在少阳,指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半表证指一阵冷、一阵热及胸协苦满;半里证指口苦、咽干、目眩。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和解,一面袪病...
...和法,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表里的方药,达到和解半表半里证的一种方法。 1、应用要点 (1)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里有少阳证。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薄脉弦等。 代表方为小茯苓粥等,以健脾行气消食。忌食生冷瓜果、...
...颈深淋巴结。咽的神经来自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咽支及交感干的颈上神经节咽支,在咽外壁内形成咽丛。图6-29腭扁桃体冠状面图6-30咽部肌(后面观)图6-31咽部肌(侧面观)五、腭肌(图6-32、33)1.腭咽肌palatopharyngeus...
...前拔右下智齿后即感右侧面颊部、耳后、颈胸部发热不退,伴咽痛,夜间体温38℃,次日微减,经西医消炎治疗三天后无明显改善。现口苦,咽干,口中有异味。舌红,中根部苔薄黄,边有齿印,脉数,左细右弦。辨为邪在少阳阳明,化火伤阴,立少阳阳明两解、养阴...
...早期由于咽干、红、痛,应与咽炎鉴别;呕吐、腹痛、便秘,应与肠梗阻、肠麻痹相鉴别;黏膜干燥、瞳孔扩大应与阿托品或曼陀罗中毒相鉴别;还需与河豚或草蕈所致的食物中毒鉴别,这两种生物性食物中毒亦可产生神经麻痹症状,但河豚中毒轻者为指端麻木,重者则...
...药食同源,尤其是儿童进药困难,运用食疗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其中以芋艿为最理想。每天约吃200克左右,调味不论淡的、甜的、咸的、干蒸、炖煮、烧汤都可。连服3-6个月。次之为慈姑,因生长时间不长,四季难以为继,而且无法调味,仅仅煮熟淡食,还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