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论(四十一)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之即得。先生之暇为之也夫。(西堂杂组二集。)〔胡氏(其重)约先规〕未见〔门博要〕未见〔急救危简便验方〕二卷 存〔急救危简便验方续集〕二卷 存自序略曰。予不敏。自髫年诵读之余。即嗜轩岐之。窃尝萃其要旨。约其治法。纂为约先规。而又博...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27.htm

方论(三十一)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罗氏(知悌)心印绀珠〕一卷 佚戴良曰。罗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宋理宗朝寺人。精于。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云。(九灵山房集丹溪翁传)朱震亨曰。泰定乙丑夏。始得闻罗太无并陈芝岩之言...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07.htm

明代医学家传记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子思恭、思温至义鸟,投丹溪门下学习。戴氏还从罗知悌过医。 洪武间,以太医院石逵荐,入为御医。受朱元璋赏识,授迪功郎、正八品御医,建文初,升任太医院使。永乐元年(1402),乞归,奏章四上,方准其请。 戴氏临,辨证细,用药准,著有《秘传...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6.html

上海:代谢组“联姻”中药研究结硕果_【中医宝典】

...系统代谢组技术能否对中医的辨证施治和中药的药理、毒理进行整体性分析和预测?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的两项研究结果给出了肯定答案。该校陈闽军副教授、贾伟教授等科研人员运用系统代谢组技术,开展了“中医方对应性”和“中药体内药理/毒理整体性评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093.html

中医情志研究的现代启示——读《中医情志》有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提炼一种学说已属不易,为一种学说发展成一个新学科而构筑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则更为困难。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乔明琦、张惠云二位教授新近撰著的《中医情志》,在中医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829.html

伤寒即能痘疹,能痘疹即能痈毒辩_《侣山堂类辩》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学士许叔微曰∶能伤寒,即能痘疹;能痘疹,即能痈毒。盖能医伤寒者,知表里、阴阳、寒热、气血、邪正虚实耳!伤寒之邪,从外而内;痘疹之毒,从内而外。若夫痈毒,有因于风寒暑湿之外袭者,有因于喜怒饮食之内伤者,是以伤寒、痘疹、痈毒,皆当审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lvshantangleibian/803-5-33.html

方论(十)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治食积虫积。及外科之方。至其治两感。则用大小柴胡汤。凉膈五苓天水通圣双解等散。热势甚可下者。用三一承气汤。或解毒合承气汤。其言实超出乎朱奉议之上。然亦大变仲景之法者也。〔马氏(宗素)伤寒鉴〕一卷 存汪琥曰。平阳马宗素撰。书止一卷。首论脉...

http://qihuangzhishu.com/485/65.htm

序_《秘传治要诀及类方》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尝闻医者。意也。盖人之致疾。有风寒暑湿劳逸之异。药之为味。有酸苦辛咸甘澹之殊非神圣工巧。焉能测其表里虚实之。审其浮沉滑数之脉。变化顺逆。千态万状。要在因病制宜。临机应变。药不执方。随时增减。辩其温凉寒热。度其缓急重轻。定以君臣佐使。制方...

http://qihuangzhishu.com/721/2.htm

华氏脉-----横空出世_【中医宝典】

...华氏脉创始人张树才先生早年学习的是生物学及植物气候学,因此他对自然界的物候现象有特殊的敏感性,.对朴素的唯物世界观有浓厚的兴趣。24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中医,并对其中的朴素的哲学观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了对中医的伟大的探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0.html

赵序_《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以为去留。今不问何,概从温补,何异惩溺,而水趋火灭,不亦惑乎?又曰∶有偏黠,庸医不知温补之能杀人也,以为平稳而用之;黠知温补之能杀人,而人不怨,以为可以藏拙而用之。于是,景岳书徒遍天下,而河间、丹溪之绝矣。距邪闲正,吾能己乎?西池...

http://zhongyibaodian.com/yibian/603-5-0.html

共找到126,2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