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指于鼻梁及鼻翼两边揩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浆溉中州,以润于肺也。”即灌浆溉中岳,见该条。灌汗证名。指汗多如灌水之状。《素问·脉要精微论》:“肺脉……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类经》卷六:“汗出如水,故云灌汗。”《脉经》作漏...
...清代名医黄元御,以《素问》、《灵枢》代远年湮,文次伪乱,倡错简之论。他以自己的研究心得,著成《素问悬解》和《灵枢悬解》二书,《素问悬解》(1756)13卷,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
...数则。 例一: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素问·玉版论要》) 宋以前校注 唐·王冰注:色深则病甚,故必终齐乃已。 注释派 ...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身体一侧疼痛,而对侧的脉象出现异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经脉有病的(见《素问.缪刺论》)。...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此篇前一段见《甲乙经》卷七第一中篇,后一段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问曰:春极治经络,夏极治经输,秋极治六腑,冬则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处。所谓少用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
...泄。渴能饮水,水下复泄,泄而大渴。”宜蠲饮止泻,用茯苓甘草汤、五苓散等方;并可配合灸大椎穴三至五壮。参见滑泄、饮泻等条。溢饮病证名。饮病之一(属《金匮要略》四饮之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肝脉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
...自发大热,服凉药更甚,此胎之虚热也,服四物汤再加人参、附子。”初之气运气术语。每年主时六气的第一气。《素问·六微旨大论》:“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为厥阴风木之气,主春分前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亦即由大寒至春分,包括立春、雨水、...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黄帝内经》简介 序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
...病机的概念出自《素问》的“至真要大论”里。至,是至高无上;真,不是假的;要,重要。最真实不虚的,最重要的论述就在这一篇里。我们从病机放在这一篇,而不放在其他篇,就可以看出它确实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至真要大论”在具体讲述病机前,有黄帝的一段...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虽有身体外形疼痛的症状,但脉象(九候)正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络脉有病的(见《素问.缪刺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