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疗法_《中医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部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沿皮下将针刺入真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cm。针刺方向:采取与经脉成十字型交叉状,例如肺俞(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上),经线循行是自上而下,针则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的横,使针与经线成十字...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3-0.html

关幼波学术3特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重视“气血”,提倡“十纲辨证”。三是在疑难顽症的病机上强调痰瘀学说。强调辨证首先分清因虚而病还是因病而虚,从气血入手辨明邪正盛衰,病位上提出病理论,治疗上提倡痰瘀同治。 学术特点 重视气血 关幼波认为,除了八纲辨证之外,有必要突出“气血”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400.html

针刺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鄂伦春族的针刺疗法,鄂语称给达仁。也按部、位而不讲究穴位,用衣针刺。临床有腹痛脐上下方,“攻心翻”胸背部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37.html

《血论》原文-出自《黄帝内经》之《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血论》 1、血论: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歧伯曰:血是也。 2、血论:黄帝曰: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拔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拔针而面色...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00.html

十五别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灵枢经脉篇)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此下即十五络穴也。不曰而曰别者,以本经由此穴而别走邻经也。手太阴之名列缺,在腕后一寸五分,上侧分肉间,太阴自此别走阳明者。其太阴本经之脉,由此直入...

http://qihuangzhishu.com/481/96.htm

创新继承让传统火针焕发生机_【中医宝典】

...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火针赞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及方法学研究”提出,“火针赞法”是一种集火针、火罐、针刺放血疗法于一体的综合疗法,理论源于《灵枢·官针》“燔针”、“淬”和“赞”等经典针法,与单一疗法相比更具有疗效优势,而且操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987.html

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缪如纰缪纲纪)帝曰∶予闻缪,未得其意。岐伯曰∶邪客于皮毛,入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而生奇疾也。夫邪客于大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得入于经俞,命曰缪。帝曰∶愿闻缪...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21-9.html

学术流派要学而不泥_【中医宝典】

...□ 余赢鳌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医学的继承与创新,是时代的迫切需求,是弘扬与拓展必当贯穿的思路与方法。我们既应有重点、有目的地学习若干学术流派的学术经验,又应力求“学而不泥”。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术流派 在我国中医药发展漫长的历史阶段,...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832.html

量缪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入舍于孙,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而生奇病焉。[平按:《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云:大,十五络也。”]夫邪客大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与经相干,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输,命曰缪。如此至经,可疗经之脉输。...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24-1.html

流脑的针灸疗法_儿科神经系统疾病_【中医宝典】

...配丰隆st40。 毫针,用泻法。 脱证 取穴:百会gv20、气海cv6、关无cv4、内关pc6、足三里st36。 配穴:气息微弱配素髎gv25、会阴cv1;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配中脘cv12、神阙gv8。 毫针,用补法。 耳穴疗法 取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2626.html

共找到67,4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