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病人容易出现高凝状态的原因很多,包括血中促聚集的和促凝因子均增加,而抗聚集、抗凝和纤溶机制受损,以及静脉瘀血,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血液浓缩,血液黏滞度增加,激素和利尿剂的使用。肾病综合症高凝状态最直接的证据是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时单独存在PAIgM抗体。在IgG抗体的亚型中以IgG1最多见,IgG1常与IgG3、IgG4并存,与IgG2并存者较少见。 (3)抗血小板抗体产生及血小板破坏的部位:已知PAIgG主要产生于脾脏,其他淋巴组织和骨髓也可能是产生PAIgG的...
...一、临床表现 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PAIgG、M、A),血小板寿命缩短,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 ...
...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巴曲酶(Batroxobin)、去纤酶(降纤酶)、安克洛酶(Ancrod)蚓激酶等,巴曲酶首剂10BU,以后隔天5BU,静脉注射,共3~4次,安全性较好。 (6)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一般分6类,即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植物药、激素类及杂体。...
...作为血友病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指标之一。KPTT缩短见于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症等。...
...27] 阿司匹林抵抗可导致不良临床转归,因此对于阿司匹林抵抗者,一般建议其接受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其中应用最多的为氯吡格雷,但关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抵抗者的研究还非常有限。 因此,Lev等对服用阿司匹林≥1周但未服用氯吡格雷的150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孟庆义教授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有关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抗艾滋病药物会损伤心脏。 据科学时报报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患者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每次都需要服用3种或更多的抗艾滋病...
...~2h,在体内4~6h完全被破坏,停止治疗后凝血机制很快恢复正常,另外还可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所以安全性大,肝素的主要作用是直接抑制活化的第X因子,灭活凝血酶和与血小板结合被抑制、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促凝的物质。 肝素最近通过临床实践,剂量...
...急性肾功能衰竭与超出规定的适应症用药、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给药速度过快、药物配伍不当等因素有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临床医生用药时注意给药浓度、速度、分次给药及用药后水化治疗等问题,避免与其它肾毒性药物配伍使用,用药期间应监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