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法_【中医宝典】

...【概述】 腕踝针法是在腕部或踝部特定部位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一种方法。它是在经络学说中皮部理论启示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正式推广应用于临床。由于它取穴单一,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具有安全而无针感特点,加之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17.html

补泻雪心歌_《针灸聚英》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捻针向外泻之方.捻针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将大指前.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泄.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两手阳经上走头.阴经胸走手指辍.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足走腹中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uying/929-10-19.html

呼吸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治疗补泻法之一。指进、出针时配合病人呼吸来分别补泻方法。《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

http://qihuangzhishu.com/169/481.htm

补泻雪心歌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捻针向外泻之方,捻针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将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拽。补左大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向下 。何如补泻有两般,盖是经络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即为补迎为泻。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21-57.html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解释_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邓小平1986年9月至11月几次谈话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内容节录。编入《邓小平文选》第3卷。指出不改革体制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活力;改革内容是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精简机构;改革不能照搬西方,...

http://hanwen360.com/c/82116.html

关于医学起源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影响,过去医史学家们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见解,诸如医源于神、医源于圣、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人类之爱、医源于劳动等等,都各有所据,又各有所偏。医学起源,不可能是单一因素作用所能解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7-7.html

疾徐补泻_针法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古代针刺手法一种。即缓慢进针、疾速出针为补法,疾速进针、缓缓出针为泻法。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jixubuxie-2428.html

中医词典拼音Z:第十四篇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问答》。三卷。明·汪机撰。刊于1503年。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了针灸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上、中二卷论述针法;下卷论述灸法及经络腧穴。全书以《内经》、《难经》等书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而对于金、元以后各种针灸学说则采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1-14.html

隋唐五代卫生保健和养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定义作了如下论述,指出:“凡人往往因饮食忽然困闷,少时致甚,乃致死者,名为饮食中毒”。这是关于饮食中毒一次理论性总结,该书还对动物传染性疾病对人体毒害作用进行了论述,这对于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是有重要意义。 孙思邈对饮食宜忌问题作...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46.htm

卫生保健和养生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中毒”定义作了如下论述,指出:“凡人往往因饮食忽然困闷,少时致甚,乃致死者,名为饮食中毒”。这是关于饮食中毒一次理论性总结,该书还对动物传染性疾病对人体毒害作用进行了论述,这对于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是有重要意义。 孙思邈对饮食宜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09.html

共找到852,0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