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_《伤寒》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郑钦安氏为近代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其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三书,从元阴元阳立论,互相发明,浑然一体,为推广运用伤寒理法方药于各种杂病之辫治的独特经验总结,对治疗慢性疾病,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实为继承和发挥...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63.htm

少阴证_《伤寒九十》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吴茱萸汤救之.次调之以诸药而愈.曰.仲景论伏气之病.其脉微弱.喉中痛.似伤寒非喉痹也.实咽中痛.今复下利.仲景少阴云.病患手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证.法当咽痛而复吐利.此证见少阴篇.今人三部脉俱紧.而又自汗.咽痛下利.与伏气异....

http://qihuangzhishu.com/306/33.htm

中风伤寒解_《研经言》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于伤寒外称中风,各详其脉证于六经篇。《病源》谓之中风、伤寒,其即取中六经脉证。《千金》、《外台》相承皆如此。泉案《金匮》有中风篇, 仲景不以此病同列于彼者,以此与伤寒相似,与痹、历节等不相似故也。巢氏以伤寒称之,最得其旨。...

http://qihuangzhishu.com/769/84.htm

郑钦安原序_《伤寒》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一书,相传千馀年,俱云仲景原文,名贤迭出,注家亦多,不胜枚举。余阅原文,颇有领悟。兹将原文逐条一一剖析,不敢与前贤并驾,但就鄙见所及,逐条发明,虽不敢云高出手眼,此亦救世之本心,聊以补名贤之不逮,亦大快事也,高明谅之,是为序。一、...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3.htm

全书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曹东斋《运气掌诀录》,金.成无己《伤寒明理》。指分门论述的医书,如明.龚廷贤《济世全书》(公元1620年)。指专题研究的医书,如明.张鹤腾《伤暑全书》(公元1623年)、清.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公元1748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41.htm

全书_医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金.宋云公《伤寒类证》,清.曹东斋《运气掌诀录》,金.成无己《伤寒明理》。指分门论述的医书,如明.龚廷贤《济世全书》(公元1620年)。指专题研究的医书,如明.张鹤腾《伤暑全书》(公元1623年)、清.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公元...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85.html

全书_医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曹东斋《运气掌诀录》,金·成无己《伤寒明理》。指分门论述的医书,如明·龚廷贤《济世全书》(公元1620年)。指专题研究的医书,如明·张鹤腾《伤暑全书》(公元1623年)、清·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公元1748年)。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quanshu-1974.html

《刘河间伤寒医鉴》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马宗素·元 伤寒医鉴 脉证 六经传受 汗下 阳厥极深 湿热发黄 不得眠 呕吐 湿热下利 霍乱 好用寒药 小儿疮疹 ...

http://qihuangzhishu.com/156/index.htm

治法大要九问_《仲景伤寒补亡》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下之.虽四五日不能为祸也.若不宜下而便攻之.内虚热入.协热遂利.烦躁诸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重者必死矣.华元化曰.伤寒六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若热毒在外.未入于胃而先下之.其热乘虚入胃.则烂胃也.其热微者.则赤斑也.剧则黑斑也.雍曰.此...

http://qihuangzhishu.com/673/9.htm

自序_《仲景伤寒补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之工为标.此所谓标本已得.邪气乃服也.如以伤寒为本.而以能治痹疝之工为标.则标本不相得.邪气何缘可服哉.素问此.乃以得不得为言.圣哲之意可见.况病有轻重.工有高下.重病须高工.亦谓其标本相得也.扁鹊曰.人之所患患疾多.医之所患患道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jingshanghanbuwanglun/673-7-0.html

共找到92,47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