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五脏论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虽然发生在心,但其他脏腑的疾患也会成为病因或病理产物而戕伐及心。所以对于冠心病,必须五脏相关角度去考虑,以便明确治疗的方向,从而拟定正确的方药。 脾胃论治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17.html

养生长寿的理论方法包含哪些_长寿秘诀_【中医宝典】

...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

http://zhongyibaodian.com/laonianbaojian/a414.html

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_痰火点雪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肝胆(温补凉泻,辛补酸泻。) 心小肠(热补寒泻,酸补甘泻。) 肺大肠(凉补温泻,辛泻。) 肾膀胱(寒补热泻,苦补咸泻。) 脾胃(温热补寒凉,泻各其宜,甘补苦泻。)三焦命门同心。元素曰∶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故云安谷则昌,绝...

http://qihuangzhishu.com/752/135.htm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论的工具书也很有价值。4、治法入手研究伤寒论的医家此派医家强调探索张仲景治病立法的依据。代表医家有尤在泾与钱潢。事实上,二人对法的定义理解不同,研究的角度也颇有差异。(1)尤怡:尤怡治伤寒学,立足于彰明仲景辨证思想,在其伤寒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3.html

滑寿针灸效如神,辑发挥释经训古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针灸之法,能疗各种疾病,尤以取效神速,而用于急症的救治。其医理肇始于内经难经。浙江医家,对其研究颇深,或发扬针法、或阐释理论、或探索新穴,可谓人才辈出也。 滑寿,字伯仁,亦字伯本,号樱宁生。生于元代大德八年,卒于明代洪武十九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20.html

内经选读教材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张新渝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材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依据,其阐述应该明确、准确与正确。遗憾的是,作为传承中医学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学术内经选读四版至七版,在阐述原著某些重要思想与观点时,却未尽如此。本文仅择其要者商榷于后。 “和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39.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当时盛行的经方、局方等医方,已不能适应临床需要,当时一些医家产生了“古方不能治今病”的思想。刘完素、元素、张从正、李杲、王好古、朱震亨等医学家相继兴起,他们实践中对医学理论作出新的探讨,阐发了各自不同认识,创立成各具特色的理论学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99.htm

学文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颇多创新。由于他擅长治疗中风等急症,又有中医急症高手之美誉。勤奋好学 熟谙经典三次进修奠定学术坚实基础“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学文幼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对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他视为珍宝,爱不释手,每有体会则点批强记。1935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xuewen/index.html

脉先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还曰:“气口亦太阴也”“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五藏别论)即言足太阴脾经汇聚了五脏六腑的经气,上通于肺而达于寸口,故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均可反映于气口,因此气口能独主五脏。肺主气,气为血帅,内体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8.htm

黄帝内经中如何论情志_【中医宝典】

...意的总称。黄帝内经将其分属于五脏:心志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忧;肾志恐。 七情和五志皆由五脏功能化生,是人之常情,缺一不可。七情和五志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七情相对五志而言,是在外来刺激作用下表现于外的情绪。五志是在外来刺激作用下隐藏于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41.html

共找到893,8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