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藏象学说(五脏-肝)_【中医宝典】

...和平,五脏协调。反之,若肝主疏泄功能障碍,气机失调,就会导致精神情志活动异常,表现为如下两方面:一是肝疏泄功能减退,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不但出现胸胁、两乳胀闷疼痛,同时还可出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多疑善虑等病理现象,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24.html

秦伯未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脏腑发病和用药法则,秦氏作了深入研究。在脏腑发病方面,如《内经》所云“五脏所主,五脏开窍,五脏化液,五脏所恶,五脏变动,五脏等,明确地指出了脏腑生理、病理与形体关系”;在用药法则方面,如“《本草纲目》序例里叙述了《五脏五味补泻》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nbowei/503-2-1.html

精神五脏论_《针灸甲乙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术】

...不安。必审察五脏形,以知其气虚实而谨调。肝气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其精不守(一本作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令人阴缩而筋挛,两胁肋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素问》曰∶肝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志为怒,怒伤肝。《九卷》《素问》又...

http://qihuangzhishu.com/661/5.htm

郁证从五脏论治新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编者按:《内经》对郁证认识有三郁、五郁、六郁、情志郁等,主要从五脏论治郁证。本文作者认为郁证机,无非是五脏气机阻滞不畅、气血津液运行紊乱而致,所以要从五脏气机失调这个角度认识郁证。作者对《内经》郁证从五脏论治有新的认识,根据五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633.html

经络组成和作用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术】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许多孙络、浮络等组成。(表10-1)表10-1 经络组成经络经十二经脉意义-十二脏腑所属经脉,又称正经作用-运行气血主要干道特点-分手足三阴三阳四组,与脏腑连属,...

http://qihuangzhishu.com/93/3.htm

川崎概述_儿科结缔组织_【中医宝典】

...1993年美国心脏学会所制定川崎诊断标准,以上(二)-(六)要件中至少要符合四项,加上持续高烧五天以上,并且排除其它可以造成类似症状疾病,才能正确诊断为川崎。其它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病童注射卡介苗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甚至结痂情况...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2235.html

《眼科心法要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2年 卷一 目睛原始歌 五轮所属部位歌 五轮主五脏歌 八廓部位歌 八廓所属歌 八廓主六腑命门包络歌 内因为歌 外因为歌 不内外因为歌 内障总名歌 内障初患久变五风歌 五风初患有余歌 五风初...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kexinfayaojue5712/index.html

中医学研究对象为现象-状态_【中医宝典】

...人体另一个生命层面,把握了生命运动现象—状态”层面生命规律。但二者都远没有完全把握人体生命运动。西医学研究内容,是中医理论体系所无法涉足领域。因此,中医学把自己研究对象大而统地定位于人体生命运动,内涵过于宽泛,未能确切反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40.html

患病部位决定中药服用时间_【中医宝典】

...要想提高药物疗效,不仅需对症用药,服药方法也很关键。在中医里,可根据患病部位决定服药时间与进餐时间先后。 治疗上焦疾病,如头痛、目疾、咽喉等,宜在饭后服药才利于药性发挥。 治疗下焦疾病,如腹痛、腰痛、遗精等,宜在饭前服药。因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1509.html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应用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牙龈肿痛等等。都说明经络是邪传注途径。 指导辨证归经 由于经络有一定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症状,结合经络循行部位所联系脏腑,作为辨证归经依据。例如,头痛一症,即可根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02.html

共找到1,137,0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