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著作。二十卷。清·陈治撰。约成书于1697年左右。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内容主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病证(包括中风、类中风、类伤寒等90种),及辨证施治与方药。在论述过程中注意吸取前人经验。每种病证皆能引录各家学说,参以个人见解,...
...阴药多于阳药,消息而善治之也。今有一方,名曰理鬓汤,治未溃已溃,未烂已烂,无不收功。方用∶金银花(三两) 白芷(二钱) 川芎(一两) 当归(一两) 夏枯草(三钱)水煎服。未溃者二剂即消,已溃者四剂全愈。此方用金银花、夏枯草以解火毒,用白芷、...
...之助,故胃气开则食易消,胃气闭则食难化,食易消则胃强,食难化则胃弱。世人多食,本欲助胃也,谁知多食反以损胃乎。胃损则胃弱,胃弱则肺何能强以外卫夫皮毛乎。是邪因内伤而入,非邪无引而直入也。治法乌可纯治外感哉。方用护内汤∶白术(三钱) 茯苓(三...
...《翠微先生北征录》又称《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北征录》,宋代兵书。但是《宋史·艺文志》、省府县忐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未著录,直到清代黄虞稷等编《宋史·艺文志补》、《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始见著录。清嘉庆五年庚申(1800年)...
...理痰所能愈哉。续命诸方,所以不可竟废也。俟大邪既小续命汤(《千金》) 河间云∶中风面加五色,有表症,脉浮而恶寒,拘急不仁,此中风也。宜以加减续命,随症治之。(《古今录验》)。麻黄 桂枝 杏仁 芍药 甘草 人参 川芎 防己 黄芩(各一两)附子...
...羌活 防风 白芷 川芎 芍药 当归 白术 茯苓 熟地黄(各等分)上为末,一半蜜丸,一半散,酒调下五七十丸,妙。治产后风虚,五缓六急,手足顽痹,气血不调。大豆一升,炒令熟,热投三升酒中,蜜封,饮之。《短剧》治产后中风语涩,四肢拘急。羌活三两为...
...可使之不足。治法但少清其火,不必泻水也。方用∶丹皮(三钱) 地骨皮(五钱) 白芍(三钱) 青蒿(二钱) 黄柏(五分) 熟地(三钱) 茯苓(二钱)水煎服。此方名为清经散,服二剂自平也。方中虽是清火之品,然仍是滋水之味,火泻而水不与之俱泻,则两...
...《中风论》一书,安义熊叔陵先生着,闻向无刊本也。戊寅夏间,余从里中世医郭君秋泉借阅其家藏抄本,喜是书明于内景,不独为中风立论,即中风一症,灼有见地,全卷无一模棱语,因手录之。嗣询此书所由来,秋泉云∶嘉庆季年,吾闽陈修园先生治疗出,一时名医...
...北,正肾水主令之时。水寒而火不能温,水乃大泻,此泻即《内经》所谓大瘕泻也。用止水之剂,反不能止,必须用补水之味,使亡阴者速生。尤须于补阴之中,兼补其火,则阳旺始能摄阴也。方用填坎汤∶山茱萸(一两) 茯苓(一两) 巴戟天(五钱) 肉桂(三钱)...
...之门,而门不能易开,必须引火开门之为捷耳。方用引胃汤∶人参(一钱) 黄连(三钱) 吴茱萸(三分) 菖蒲(三分) 各为细末,滚水调入于茯苓末中,大约茯苓须用五钱,一匙一匙调如稀糊者咽之。初时咽下必吐,吐后仍咽,药一受则不吐矣。即将前药服完,上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