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白皮五味饮子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外台》地骨白皮五味饮子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外台》:地骨白皮五味饮子【处方】地骨白皮3两,知母3两,麦门冬5两(去心),竹沥1升,白蜜3合。【功能主治】天行病愈后,体气虚羸,每觉头痛,唇口干,乍寒乍热,发作有时,或虽能行动...

http://zhongyaofangji.com/d/digubaipiwuweiyinzi.html

五味论》原文-出自《黄帝内经》之《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少俞答曰:酸入于胃,其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2、五味论:黄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24.html

五月茶_【中药材大全】中药大全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五月茶 【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拼音名】Wǔ Yuè Chá 【别名】五味叶(《生草药性备要》),五味菜(《岭南采药录》),酸味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五月茶根...

http://zhongyaocai360.com/W/wuyuecha.html

菜肴加进中药材究竟补啥_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重1000克乌骨鸡,当归和黄芪加入10克为宜,但很多厨师将中药入菜前,根本不称分量。 据悉,中药材药性有(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之分。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根据每味中药不同”和“味”,对不同身体状况和体质者...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677.html

五味_《本草蒙筌》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天地既判,生万物者惟五耳!五定位则五味生,五味生则千变万化,不可穷已。故曰∶生物者,也。成之者,味也。以奇生则成而耦,以耦生则成而奇。寒气坚,故其味可用以软;热气软,故其味可用以坚;风气散,故其味可用以收;燥气收,故其味可用以散。土...

http://qihuangzhishu.com/253/12.htm

五味中药 远离疲劳_药物养生_【中医宝典】

...具有益气、养阴、补血、温阳作用中药,能增强机体抗疲劳系统功能。以下介绍几种对抗疲劳作用显着中药,了解其特性,在选择适合自己食品就能得心应手。 制何首乌 制何首乌为何首乌炮制加工品,性味苦、甘、涩、微温,入肝、心、肾经,功能补益精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354.html

药膳要吃得明明白白_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是一种既充分发挥中药效能,又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一种特殊中药剂型。 中医学历来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并强调“是药三分毒”。在《饮膳正要》、《伤寒杂病论》、《千金方·食治篇》等典籍中,收藏了大量食疗方,并以中药“五味”、“...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595.html

小儿咳逆上_《圣济总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八分,煎至分,去滓食后温服,量大小加减。治小儿咳逆上,喘满气促,调顺胃气,进益饮食。前胡丸方前胡(去苗) 人参 半夏(汤浸去滑七遍切焙) 白术(各一两) 丁香(一分)上五味,捣罗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丸如绿豆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gjizonglu/122-189-1.html

五味过量伤五脏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各有其特殊作用。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但是如果五味过量,就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814.html

中医辨证施食与忌口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进行,切勿盲目忌口。 2.中医辨证施食与忌口 中医辨证施食也就是饮食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组成部分。中医理论强调治病要“以食为养”,不能“惟药是治”,表明中医对用食物治疗疾病非常重视。中医认为,药物具有寒凉温热,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也不...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919.html

共找到991,2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