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治法_《松峰说疫》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庞氏云∶春三月行青筋牵病,夏三月行赤脉KT 病,秋三月行白气狸病,冬三月行黑骨瘟病。四季月各余十八日,土王用事,行黄肉随病。后人又以木火金水土疫配之,各有定法。其中止有所谓疫乃天地之疠气,人中之则各随其脏气以为病之说,尚属近理。如...

http://qihuangzhishu.com/699/201.htm

清热解毒不能滥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困于“感染”与局部“炎症”,服十余剂清热解毒药,不仅创口未愈,又见胃脘冷痛、纳呆食少、噫气频作等中阳被伤之证。诊视时,其人已是面色苍白,倦怠乏力,为气阴两伤,中焦虚寒,虚焰未熄之证,用益气养阴,温中和胃,引火归源之法,服药六剂而愈。 中医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672.html

风温条条_《六因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连翘、元参两清气血,人中黄、牛黄丸清营透邪,庶无遗漏之弊。风温条风温舌绛干焦,神清脉数,而热不肯解,此热劫胃阴。宜用复脉汤去姜桂,加鲜斛、白芍、地骨皮、梨汁、蔗浆等味,甘凉养阴也。神清脉数,病退之象。然热不解,而舌绛焦黑,并无苔腻,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6-6.html

《伤寒论后条》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篇次附于后,便于读者参看检阅。全书注解在前人基础上有一定的发挥。学术上推崇方、喻两家,认为叔和编次有误。但基本上保存了王叔和本的内容,只在前面增入论。认为《伤寒论》为百病立法。指出:“仲景非是教人依吾去医伤寒,而是教人依吾伤寒;...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28.htm

《伤寒论后条》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篇次附于后,便于读者参看检阅。全书注解在前人基础上有一定的发挥。学术上推崇方、喻两家,认为叔和编次有误。但基本上保存了王叔和本的内容,只在前面增入论。认为《伤寒论》为百病立法。指出:“仲景非是教人依吾去医伤寒,而是教人依吾伤寒;...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38.htm

怪病不该只从“痰”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痰之为病,虽症状复杂,但临床上大多是先有病而后生痰,故临证之时当病以求其因,若只重痰,不重其因,以痰为治病,而不去探讨因何生痰,其病总难治愈。《医学正传》指出:“痰证古今未详,方书虽有悬饮,留饮、支饮、痰饮,诸饮之异,而莫知其为病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359.html

《白喉条》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陈葆善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自序 病源第一 经络第二 辨色第三 脉第四 手太阴本病症 手少阳标病第六 手少阴标病第七 三经标本并病第八 救误上第九 救误下第十 善后第十一 第...

http://qihuangzhishu.com/227/index.htm

朱良春_宗锡纯中风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中风急脱症选用酸敛之品,而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亦加用酸敛之品,张锡纯善用生白芍,朱良春易用乌梅,同而药异。乌梅敛肝舒脾,脱疗瘫,疗效确切。朱良春研究和应用张锡纯氏效方常有创见,如自拟“加减镇肝熄风汤”药用怀牛膝、生赭石各30克,生龙牡、乌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uliangchun/1116-3-8.html

“三”、“三衡”论膏方_膏药常识_【中医宝典】

...,有助于抓住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 三辨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体质是病、辨证的基础,病是与辨证紧密联系的环节,辨证是决定选方用药的关键。把这种辨证方法称为体质、病、辨证“三位一体”的辨证模式。以其重视体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gaoyao/a13013.html

疑难病治疗思路及方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自己发展道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医辨证的新内容,也是中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条道路。 疑不惑 难不乱 医者应博学多识,多读医书,浏览诸子百家著作,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善于捕捉四诊八纲信息,哪怕是某一细小的症状也决不放过,有了信息素材,...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8913.html

共找到471,9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