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的结合问题_【中医宝典】

...在中国统称之为西医。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医学,比如藏医等。我个人认为,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中西医以及少数民族的医学都有存在的价值与能力,不能妄加评断。几十年前,中国也曾有过否定中医的论调,那不会带来什么好处的。 上面讲到,中医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67.html

传10人中医仅1人就业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求职的“软肋”。医院抱怨,不少中医毕业生不能马上派上用场,而西医院校的学生所学的东西都“标准化”,很快就能承担起基本的诊疗工作。 3.不愿老中医从基层干起。同样是招人,广州某中医院今年招20名应届毕业生,收到硕士的简历起码两三千份;而粤西...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94.html

张山雷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医学家(1873-1934年)。字寿颐,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初习举子业,因母病遂弃儒习医,师从名医俞德琈、侯春林、黄醴泉,先内科,后又从朱阗仙外科,并协助其创办黄墙医校。1920年应兰溪知县盛鸿焘所办中医专门学校任教务主任,自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465.htm

上海:代谢组“联姻”中药研究结硕果_【中医宝典】

...系统代谢组技术能否对中医的辨证施治和中药的药理、毒理进行整体性分析和预测?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的两项研究结果给出了肯定答案。该校陈闽军副教授、贾伟教授等科研人员运用系统代谢组技术,开展了“中医方证对应性”和“中药体内药理/毒理整体性评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093.html

中医师承与院校教育的历史分析_【中医宝典】

...最早的中医经典文献《脉经》等基础课。继“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儿科)、“耳目口齿”(五官科)、“角法”(针灸科)五个专科,学习3至5年。由此同时,各州府也相继设立了医学教育机构。此后,北宋设有“太医局”,明清时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614.html

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胡星墀吴门交友,甥斐君承志继业 滑寿针灸效如神,辑《发挥》释经训古 江南名医金子久,家学渊薮源于宋 敬斋秘传针灸书,治症取穴绘穴图 究药性《折衷》《化义》,补阙漏《从新》《拾遗》 灸法应用较广泛,温针伏针更偏爱 刻苦钻研中医,溯因求源有七...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yiyaoshiliao-486-1.html

石山先生自赞_《外科理例》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之强。耻奔竞而却云霄之步。以为己是图。医以济人为务。居穷不失其自然。处变弗愆于常度。所以为一代之伟人。起四方之敬慕也。休阳程文杰师周书于率溪书院舜颜贝齿。玉质丹唇。襟度吞云梦之泽。英迈盖苍梧之云。足以溯河洛之趣。医足逼岐黄之真。出入造化...

http://qihuangzhishu.com/664/3.htm

中西医历史嬗变的轨迹_【中医宝典】

...。从理论上讲,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可能统一的医学体系。“中体西用”曾成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根基不同,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近一个世纪的事实证明,“汇通医学的体用判断脱离了中西医的事实认识,以价值认识代替了事实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85.html

《骨科》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节 锁骨骨折 第二节 肱骨外科颈骨折 第三节 肱骨干骨折 第四节 肱骨髁上骨折 第五节 尺桡骨干骨折 第六节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第七节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第八节 桡骨远端骨折 第九节 腕舟状骨骨折 第三章 ...

http://qihuangzhishu.com/989/index.htm

银屑病病因病机探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医外科、皮肤科影响很大的《外科正宗》、《外科大成》、《医宗金鉴》、《外科证治全书》、《外科真诠》等多宗此说,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是体内血燥、血热、血虚、血瘀等内因,招致外来风毒邪气侵入而发病,与《诸病源候论》的“风邪为主,夹以寒湿”迥然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53.html

共找到388,45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