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名医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丛书。本书系清末人将以下三书合刊而成。即重订内经拾遗方选四卷(前二卷为宋·骆龙吉撰,后二卷为明·刘浴德等补订)、宣明论方十五卷、名医方论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节录本)四卷。本书系清末人(作者佚名)将重订内经拾遗方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419.htm

三朝名医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丛书。本书系清末人将以下三书合刊而成。即重订内经拾遗方选四卷(前二卷为宋·骆龙吉撰,后二卷为明·刘浴德等补订)、宣明论方十五卷、名医方论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节录本)四卷。本书系清末人(作者佚名)将重订内经拾遗方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00.htm

外气疗法渊源及发展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气功“布气”疗法,即外气疗法,源远流长。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前原始社会就有“祝由”运气吐音布气治病方法。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惔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

http://qihuangzhishu.com/140/5.htm

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相关性探讨_【中医宝典】

...科学试验相结合,是揭示生命奥秘金钥匙。其意义是不可估量。本文谨就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相关性做一初步探讨。 一、对中医阴阳学说影响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影响很大。贯穿黄帝内经一书始终阴阳学说,直接来自先成书易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8.html

古书黄帝内经_【黄帝内经】

...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理论基础和源泉。 现存最早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理论典籍。世简...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66.html

冬病中药蜡疗_中医疗法特色疗法_【中医宝典】

...内经提到“春夏养阳、冬秋养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空调和冰箱等制冷发明,人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量喝冷饮、长时间吹空调,伤耗人体阳气,使人抵抗力明显下降,虚寒疾病明显增多。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489.html

非血性腹水诊断_如何鉴别非血性腹水_查症状_【疾病大全】

...,为肝瘟。 3.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腹水生化及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4.常规生化指标检测,蛋白质定量、血脂等,对疾病治疗有指导作用。...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enduan/FeiXueXingFuShui338392.htm

外气疗法定义及特点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所以能收到很好效果。(三)超距发气。推拿、针刺、理疗、手术等都要接触人体才能发挥其作用,而气功外气疗法则可以离开躯体发气治疗,甚或在一定距离发气为人治病。(四)练功有素。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万物,无...

http://qihuangzhishu.com/140/4.htm

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针法。史记·仓公列传记载有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石神经脉上经脉下等医学专著,由公乘阳庆、公孙光等传授于淳于意等流传于世。黄帝内经虽详于针而略于灸,标志着针与灸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初步形成自己理论体系。仅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5.htm

战国至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医学理论形成 战国至秦汉时期,由于医学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和日益丰富,一些重要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黄帝内经出现,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形成;伤寒杂病论问世,则表明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确立。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1.html

共找到1,087,1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