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核心_墨家_【文学360】

...墨家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出自:墨子) 兼爱: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791.html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 阴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对立又统一。故曰:“阴根于阳,阳根于阴”(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阴阳互根……阴以吸阳……阳以煦阴……阳盛之处而一阴已生,阴盛之处而一阳已化”(素灵微蕴)。阴阳互根深刻地揭示了阴阳两个方面不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5028.html

阴阳_阴阳五行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变化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存在,是一切事物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680.html

伏邪学说之探讨_【中医宝典】

...伏邪学说始自晋·王叔和注解伤寒论影响。当时医疗实践中客观上伤寒学说深入人心和医家主观上重寒轻温,将温病病因归于寒邪,但用寒邪不能直接解释温病,于是设想是冬季感受寒邪,伏藏体内,过时化热而成温病。二是上溯内经找理论根据。如“冬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07.html

运气学说兴盛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以“运气七篇”(指王冰次注本黄帝内经素问中卷十九至二十二中的七篇论述运气学说专著)为标志五运六气学说,虽然形成时代较早,但在唐代以前它却是罕为人知,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影响。直到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王冰将“运气七篇”补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9.htm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指藏于体内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学说。它是在历代医家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89.html

黄帝内经治则学说_【黄帝内经】

...研究治疗法则学说称治则学说黄帝内经对治疗法则是颇有研究,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 1.防微杜渐: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饮食有节,...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87.html

中国古代第5大发明(2)_【中医宝典】

...研究、自学应用程度。“五运六气”、“天人相应”等学说总结了人与天相应客观规律,提出了调理人与天相应关系以防治疾病法则,并把它贯彻到养生、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各个环节,成为中医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重要部分。现代科学揭示了人(及其健康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37.html

“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内涵_【中医宝典】

...良医。这里“工”字,不仅指医家,而且还包含有熟练意思。中医所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病机气立”等均已成为医家之至论。一部内经从阐述天之五运六气、阴阳应象,到人之四气调神、生气通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48.html

中医与阴阳_【中医宝典】

...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阴与阳矛盾,且处在统一体中。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原则,认为阴阳相互交替作用是宇宙根本规律,把阴阳上升为最高哲学范畴。汉代以后,阴阳学说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明清之际王夫之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26.html

共找到1,086,7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