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陵泉穴,兼服护膜散(白蜡、白芨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一钱,一日三次。渊刺刺法名。出《灵枢·官针》。即关刺。见该条。冤热即郁热,热邪蓄积。《素问·玉机真脏论》:“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冤通“宛”。《方言》卷十三:宛,蓄也。...
...少南;文官四品、五品位于县东,六品以下位于横街之南。又设诸州朝集使位:都督、刺史三品以上位于文、武官三品之东、西,四品以下分方位于文、武官当品之下。诸州使人又于朝集使之下,诸亲于四品、五品之南。设诸蕃方客位:三等以上,东方、南方在东方朝集使之...
...略有差异,包括《经验良方》、《新集良方》等多种。毛士达清代医家。河南滑县人。精于医术,治病多有效。有著述甚多,如《经验奇方》、《本草医方》、《本草按症》、《舌苔三十六种》等多种。毛窍血出证名。亦称脉溢。见《医学入门》卷八:“毛窍血出,节次若血...
...。”②生理学名词。指化生机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③治疗学术语。指行散气滞的治法,如用理气药消除腹胀。化热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外感表邪传里而致热性病理变化。一般表邪初犯人体,恶寒发热并见,如表邪传入气分,则不恶寒、反恶...
...节骨者,从颈骨数下第七节也”,“与心窝相对。”治腹泻,痢疾,伤寒后骨节痛等症。七节①推拿穴位名。见七节骨条。②人体部位名。指第七胸椎。《素问·刺禁论》:“七节之傍,中有小心”。《类经·针灸类》:“人之脊骨共二十一节,自上而下当十四节之间,...
...风热相搏上攻头面所致。根据病因,祛邪以除肿。《医学入门》卷五:“面肿乃食后冒风所致,能食者风虚,面麻木,牙关急搐、升麻胃风汤;不食者风热,面唇黑,心悬如饥,防风通圣散;内伤气促者,升麻顺气汤。”《景岳全书·杂证谟》强调辩别虚实,以肿者为实,...
...。参见发热条。阴虚发疟病证名。《医钞类编》卷八:“阴虚发疟……发时其寒如冰,其热如烙,面赤如脂,渴欲饮水,热退则不渴。”治以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肉桂。参见虚疟条。阴虚盗汗病证名。由阴虚热扰,津液外泄所致盗汗。见《赤水玄珠·汗门》。《医略...
...,揽衣将起,则恍然而悟,不觉流汗通体。既而得《证道歌》读之,若合符节。自以为至奇至妙,天下之理莫或加焉。后官南雍,圣贤之书,未尝一日去手,潜玩久之,渐觉就实,始知前所见者,乃此心虚灵之妙,而非性之理也。 自此研磨体认,积数十年,用心甚苦,...
...之荆,而复非见。其子殊细,正如小麻子,色青黄。荆子实小大如此也。牡荆子乃出北方,如乌豆大,正圆黑,仙术多用牡荆,今人都无识之者。李当之《药录》乃注溲疏下云∶溲疏一名阴栌,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有节。子似枸杞子,赤色,味甘、苦,冬...
...,式遵无怠。见任内外官,五品以上经四考,及守五品经三考,六品以下计满三考。政有清勤状无私犯者,各加一阶。(谨按《道德真经广训》卷二:有《改元宏道大赦诏》文,与此异,附注於後。「君崇於道,宅紫微以垂衣;臣修於德,罄丹心而作砺。若使上守於义,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