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证头痛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萎白无华,舌淡润少苔,脉微细。此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病属厥阴寒逆头痛眩晕。法宜暖肝温胃,通阳降浊,以吴茱萸汤主之。处方吴茱萸10克 潞党参20克 生姜30克 红枣30克 四剂【辨证】在伤寒论中,吴茱萸汤主治病证有三条:一属阳明之胃家...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65.htm

中医辨证施食与忌口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疾病。如唐、孟诜食疗本草、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明·汪颖食物本草等,都是这方面的专著。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中医饮食疗法同样也是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强调“辨证施食”。辨证施食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病性决定忌口。对病人食物的选择,...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919.html

卷之三_妇人大全良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在经。首以局方调治,未要猛浪用药。今之治法,先宜顺气,然后治风,万不失一。盖有中风、中寒、中 、中痰、中气,皆能令人涎潮昏塞。所谓朱紫相凌,玉石不分。医者不可不详而究之。如中风若作中气治之,十愈八九;中气若作中风治之,十无一生。所以疑惑...

http://zhongyibaodian.com/furendaquanliangfang/621-8-0.html

心身疾病和亚健康的刚柔辨证_【中医宝典】

...耳聋(耳聋)、梅尼埃病(眩晕)、失音(喉喑)、过敏性鼻炎(鼻鼽)等。 口腔科心身疾病:口臭(口臭)、口腔溃疡(口疮)、心因性牙痛(牙痛)等。 心身疾病的刚柔辨证 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内经的“形神合一论”,“天人合一论”,“脏腑相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60.html

郭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南宋医家。字履道。汾阳(今属山西)人。精通医药,因本人患病,奋而学医试药,久有所获。集有十便良方(又名近时十便良方备全古今十便良方四十卷。用药简当,便于应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722.htm

推理辨证治舌痛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脉象,正常有其诊断的作用,异常也有其诊断的作用。本案中,脉象没有典型的脾湿和心火脉象,但反过来,脉象也没有从反面反对辨为脾湿心火,这对辨证也是有用的。 泻黄散和导赤散两方都出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也都是脏腑辨证论治下的产物。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405.html

气血辨证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之一。即以气、血的病证为纲,分别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其中,气的病症多指机能性活动的紊乱、不足或障碍,如“气虚”、“气滞”、“气逆”、“气厥”等。血的病症,由于血的生成不足和血的运行失常所致,如“血虚”,“血瘀”、出血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256.htm

南病别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学著作。三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温病著作中影响较大的叶天士温证论治,薛生白湿热条辨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三书加以辑注。其中温证论治湿热条辨二书,主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2/286.htm

南病别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学著作。三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温病著作中影响较大的叶天士温证论治,薛生白湿热条辨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三书加以辑注。其中温证论治湿热条辨二书,主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2/728.htm

南病别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学著作。三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温病著作中影响较大的叶天士温证论治,薛生白湿热条辨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三书加以辑注。其中温证论治湿热条辨二书,主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93.htm

共找到471,8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