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肾气之有无。盖水为天一之元,资始之本也。故经曰∶“太溪绝,死不治。”太冲者,肝脉也。(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经曰∶“诊病患太冲脉有无,可以决死生。”(《难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雷公曰问于岐伯曰:五脏六腑各有原穴,诊之可以知病,何也?岐伯曰:诊脉不若诊原也。雷公曰:何谓也?岐伯曰:原者,脉气之所注也。切脉之法繁而难知,切腧之法约而易识。雷公曰:请言切腧之法。岐伯曰:切腧之法,不外阴阳。气来清者,阳也。气来浊者,...
...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南宋建安(今属福建)人。他一生与当时文人骚客广泛交往,无意仕途。所著《诗人玉屑》二十一卷。 《诗人玉屑》以辑录体的形式,收录选辑了两宋诸家论诗的短札谈片,其中又以南宋为主。一至十一卷论诗歌艺术、体裁、格律及艺术手法...
...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以此推之,经衣冠文物指人身上中下动脉各有所候,以诊诸脏之气,非独以寸口为言也。如仲景脉法,上取寸口,下取趺阳,正是此意。《难经》所云∶“三部者寸关尺,九候者浮中沉...
...,可心解矣。徒圆饰一代脉,毫无补于诊法。又诋王宗正《难经图注》肝肾从沉、心肺从浮,脾诊中州之非。多见其胸无真见,漫学人饶舌者也。虽然庭镜,直井蛙之窥,曷敢轻侮成言。切思古人之立法,未许人乖乱,原不禁人有所发明,故峭胆妄建议,读者辟易惊奇,而...
...按】实之为义,邪气盛满,坚劲有余之象也。既大矣而且兼长,既长大矣而且有力,既长大有力矣,而且浮中沉三候皆然,则诸阳之象,莫不毕备焉。见此脉者,必有大邪大热,大积大聚,故王叔和《脉经》云∶“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 然。”又曰∶“血实...
...《读医随笔》者,学海之所以备遗忘也,意在温故以求新,实无新意之可采。徒以同志传诵医也,先治脉,次治药。脉有《脉义简摩》、《诊家直诀》之刻;药以亲尝未遍,不敢臆说,久未成书。若夫病证众矣,治法繁矣,虽古之名医,犹不能以一身尽历天下之病变也,...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按】浮之为义,如木之浮水面也。浮脉法天,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干,在时为秋,在人为肺。《素问》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为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为不及,病在中。”又...
...《灵枢》,又称《针经》、《九针》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其在针灸上的绝对权威地位为历代针家所公认。 自《灵枢》问世以来,著名注经家前有杨尚善、王冰后有张介宾、马莳、张志聪。近代尤其是近几年出版了许多《灵枢》注本。这些著述为研究《灵枢》...
...然又文理浩繁。今撮其枢要。以浮沉迟数四脉为宗。知风气冷热主病。且浮而有力者为风。浮而无力为虚。沉而有力为积。沉而无力为气。迟而有力为痛。迟而无力为冷。数而有力为热。数而无力为疮。更分三部。在何部得之。若在寸部。主上焦头面胸膈之疾。关部。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