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方叔书》苏轼 轼顿首方叔先辈足下。 屡获来教,因循不一裁答,悚息不已。 比日履兹秋暑,起居佳胜。 录示《子骏行状》及数诗,辞意整暇,有加于前,得之极喜慰。 累书见责以不相荐引,读之甚愧。 然其说不可不尽。 君子之知人,务相勉于道,不...
...《转对条上三事状》苏轼 元祐三年五月一日,侍读苏轼状奏。 准御史台牒,五月一日文德殿视朝,臣次当转对,虽愚无知,备位禁林,怀有所见,不敢不尽,谨条上三事如左。 一、谨按唐太宗著《司门令式》云:“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
...立随船点检一条,自此商贾不行,公私为害。 今若依《编敕》放行,不惟纲梢自须投务纳税,如前状所论,而商贾坌集于京师,回路货物,无由复入,空纲揽载,所获商税必倍,此必然之理也。 《申明扬州公使钱状》苏轼 元祐七年八月初六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
...《辞免撰赵瞻神道碑状》苏轼 元祐六年七月日,翰林学士承旨左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状奏。 准敕,差撰故中散大夫同知枢密院赵瞻神道碑并书者。 右臣平生不为人撰行状、埋铭、墓碑,士大夫所共知。 近日撰《司马光行状》,盖为光曾为亡母程氏撰埋铭。 ...
...固资论辩,宜令都省集议闻奏者。’伏以子复父仇,见於《春秋》,见於《礼记》,见於《周官》,见於子史,不可胜数,未有非而罪之者也。最详於律,而律无其条,非阙文也。盖以为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训;许复仇,则人将倚法专杀,无以禁止其端矣...
...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
......查看全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诗文类型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写景写雨山水作者:苏轼(宋代辽朝金朝)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空蒙 一作: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查看全文... 元日诗文类型古诗三百首...
...近于小词。 贺铸的诗,据《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记载,有《庆湖遗老前后集》二十卷。但南宋初年仅存《前集》,光宗绍熙三年(1192)胡澄序而刻之以传。其子方廪又搜求故稿、碑石编为《后集补遗》。有李之鼎宜秋馆据旧钞校刻本。 贺铸的词,据叶梦得《...
...《延和殿奏新赋(成德之老来奏新乐)》苏轼 皇帝践阼之三载也,治道旁达,王功告成。 御延和之高拱,奏元祐之新声。 翕然便坐之前,初观击拊;允也德音之作,皆效和平。 自昔钟律不调,工师失职。 郑卫之声既盛,雅颂之音殆息。 时有作者,仅存遗则,...
...苏轼故事: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