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五十二评析

...的限制而表现出某种不成熟性,这种不成熟性,反映到更为复杂的认识论领域中来,就很容易带上一种以‘道’观物的特点。这是老子在认识上失足落水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子校读301页)我们基本上同意这种观点,但又认为老子的确是强调抽象思维,对抽象...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4.html

老子·道经·评析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作息。二是使用的风箱,只要拉动就可以鼓出风来,而且不会竭尽。天地之间好像一个风箱,空虚而不会枯竭,越鼓动风越多。 老子通过这两比喻要想说明的问题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政令烦苛,只会加速其败亡,不如保持虚静...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4.html

五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资货有余者,是之谓盗竽矣。”盖古本如此,当从之。 顾炎武曰“夸”,古音枯。老子“朝甚除”至“是谓盗夸”,“夸,从大...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9.html

六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谦之案成玄英庄子逍遥游篇疏、后汉书荀爽传引首二句并同,文子道原篇引首二句同,三句作“知不知也”,疑“味”字乃“知”字倒植而误。知无知,即七十一“知不知上”之旨。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姚鼐曰“大小多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9.html

老子·道经·三十六评析

...所谓“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在以上所讲“合”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取”与“与”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中,老子宁可居于柔弱的一面。在对于人与物做了深入而普遍的观察研究之后,认识到,柔弱的东西里面蕴含着内敛,往往富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8.html

四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没世境,纵恣耳目,滞着声色,既而漂浪长流,愆非自积”云云,案“浮”乃妄人以意改字,以求合于佛老子无此。 高亨曰按“孩”借为“阂”。“阂,外闭也。”汉书律历志“阂藏万物”,颜注引晋灼曰“外闭曰阂。”圣人皆孩之者,言圣人皆闭百姓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5.html

_老子道德经校释

...能长久,即言故能长有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谦之案杜光庭本无此二句。韩诗外传引“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与诸本均同。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严可均曰“以其无私”,释文引河上与此同。御注、王弼“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3.html

老子简介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的真实姓名李耳,字伯阳,有人又称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23.html

老子·德经·五十评析

...外患就不能侵入其身,就不会走向死亡的领域。所以任继愈先生老子看来,这个世界到处埋伏着危险,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主张处处小心,不要进入危险范围,只有无所作为,才最安全,最足以保全性命。”(老子新译老子生逢乱世,看到人生危机四伏...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2.html

 神仙_太平广记

...道德经,并命令王侯大臣们都要诵读。但道德经中有些地方弄不懂,当时谁也讲不明白。后来文帝听说人们都河上公非常理解老子经典中的深奥涵义,就派人拿着那几不懂的问题找河上公请教。河上公对文帝派的使者“研究老子的经典是件十分严肃认真的...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9529.html

共找到741,6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