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论著作。四卷。清·莫枚士撰于1856年。本书收作者平生研究《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的心得体会。着重于对某些问题的考证和析义,解释脉症含义,辨析古今病名。疑似病症的异同,提出相应治疗方法。并纠正前人注释中的一些...
...医论著作。四卷。清·莫枚士撰于1856年。本书收作者平生研究《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的心得体会。着重于对某些问题的考证和析义,解释脉症含义,辨析古今病名。疑似病症的异同,提出相应治疗方法。并纠正前人注释中的一些...
...《灵》、《素》、《本草》有五癃、癃闭之名,而仲景以下诸书并无之。考杨上善《太素》注∶癃,淋也。因知淋、癃乃一声之转。《毛诗·皇矣》与尔临冲,《韩诗》作与尔隆冲,是其的证。所以通淋于癃者,以癃训罢。《汉书》云∶臣有疲癃之病。注∶癃,罢病也。...
...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古总为《伤寒杂病论》(杂或为卒,卒即杂之剥文,勿作伤寒为仓卒之病解),《外台》总称为《伤寒论》(详泉《金匮方论注·序注》),是所谓《伤寒杂病论》者,为伤寒中之杂病说,非为一切杂病说(下另有论)。徒恃此书...
...《外台》引《素问》逸文,赤疹者,搔之重沓陇起,及《病源》赤疹、白疹两候,即今所谓风斑也。《金匮》阳毒面赤斑斑如锦文,及《病源》、《千金》、《外台》斑疮,即今所谓疹子也。凡宋以前医书,皆如此分别,于字义甚协。疹者诊也,必皮肤有所变疹浮起,...
...《脉经》所谓阳附阴、阴附阳者,阴阳谓表里,附谓薄也。阳附阴,即表邪内陷之谓;阴附阳,即里邪外乘之谓。病发于太阳则内薄,发于少阴则外薄,薄而不已必争。其与交、并之别∶交者表里不厘清,附者表多即里少,里多即表少也;并者表并于里即无表,里并于表...
...古以毛为轻之譬。《诗》大雅德 如毛, 轻也;《孟子》以一羽对百钧,又曰金重于羽;《汉书》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皆言轻也。脉以毛名者,为其重按即无,轻取则得也。《素》玉机真脏秋脉者肺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脉经》肺脉来...
...白粉,说者谓即铅白粉。泉谓经处此方于已服毒药后,是因毒药不效而改治。若铅白粉,仍系毒药,何庸以毒继毒乎?盖此方与伤寒少阴猪肤汤方,皆粉蜜同用。成注白粉益气断利,明是米粉。以彼例此,义可知已。考《外台》治一切药毒方∶甘草三两炙,以水五升,煮...
...仲景以风、湿、寒、暑四气为感症之大数,既自以《伤寒》着其论,以名其书,而不辨夫风、湿、暑之为病若何,即无以明己之独为伤寒设,于是又出类伤寒之论。首列 、次湿,次,若恪循风、湿、暑之序,而汇为一篇。其所谓 者,即风家之专病也。《千金》云∶...
...“ ”字《说文》所无,以食亦推之,当为“亦”,亦通于射。古今人表曹严公亦姑,师古曰∶即射姑也。《诗》抑矧可射思、射厌也。然则解 云者,谓懈怠而厌事也。射又通于夜,《荀子·劝学》∶西方有木焉。名曰夜干,亦作射干。《左·昭廿五传》∶狐夜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