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广州》读后感 越客 前几天,《自由谈》上有一篇《如此广州》〔2〕,引据那边的报章,记店家做起玄坛和李逵〔3〕的大像来,眼睛里嵌上电灯,以镇压对面的老虎招牌,真写得有声有色。自然,那目的,是在对于广州人的迷信,加以讥刺的。 广东人的...
...妄加分别的,这回的辩难一半就为此。怎么忽然又忘了? 五、原文云:赞成用郭译Go……习见故也。答曰:“习见”和“是”毫无关系。中国最习见的姓是“张王李赵”。《百家姓》的第一句是“赵钱孙李”,“潜”字却似乎颇不习见,但谁能说“钱”是而“潜”非呢?...
...的指使”。参看《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一文的附录。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的。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叫作“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但是,现在却有...
...几次是失掉了原文的精彩的。孙先生第一首译诗《帆》原文是: (原文从略——编者。) 按着我的意思应当译为(曾刊登于《语丝》第五卷第三期): 孤独发白的船帆, 在云雾中蔚蓝色的大海里…… 他到很远的境域去寻找些什么? 他在故土里留弃着什么? ...
...1927) 丹麦文学批评家。 他的主要著作《十九世纪文学的主潮》,共六卷,出版于一八七二年至一八九○年。 〔3〕 一九二一年二月郭沫若在《民铎》杂志第二卷第五号发表致李石岑函,其中有这样的话:“我觉得国内人士只注重媒婆,而不注重处子;只注重...
...在菲洲沙漠里与阿剌伯人争斗流血的生活。”(黄震遐:《陇海线上》) 原来中国军阀的混战,从“青年军人”,从“民族主义文学者”看来,是并非驱同国人民互相残杀,却是外国人在打别一外国人,两个国度,两个民族,在战地上一到夜里,自己就飘飘然觉得皮色...
...关于翻译的通信(并JK来信) 敬爱的同志: 你译的《毁灭》出版,当然是中国文艺生活里面的极可纪念的事迹。翻译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名著,并且有系统的介绍给中国读者,(尤其是苏联的名著,因为它们能够把伟大的十月,国内战争,五年计画的“英雄”...
...1、《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 2、《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原文-出自《且介亭杂文二集》 3、叶紫作《丰收》序-出自《且介亭杂文二集》 4、《杂谈小品文》原文-出自《且介亭杂文二集》 5、徐懋庸作《打杂集》序-出自《且介亭杂文二集》 6、《隐士...
...固然由于文字难,一般人受教育少,不能做文章,但在另一方面看起来,中国文学和官僚也实在接近。 现在大概也如此。惟方法巧妙得多了,竟至于看不出来。 今日文学最巧妙的有所谓为艺术而艺术派。这一派在五四运动时代,确是革命的,因为当时是向“文以载道”...
...《北欧文学的原理》译者附记二〔1〕 片上教授路过北京,在北京大学公开讲演时,我也在旁听,但那讲演的译文,那时曾否登载报章,却已经记不清楚了。今年他去世之后,有一本《露西亚文学研究》〔2〕出版,内有这一篇,便于三闲〔3〕时译出,编入《壁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