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沛然_一、倡导“伤寒温病一体论”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汉代医学大家张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为治疗外感热病树立圭臬。清代名医叶香岩创温病论,他以伤寒主六经,温病主卫气营血,是两门学问。自叶氏之说兴,中医界由此引起伤寒和温病二个学派长期的论争。裘氏于仲景、香岩之学,寝馈50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upeiran/525-3-1.html

肛肠专科简介_【中医宝典】

...肛肠专科简介肛肠专科简介肛肠专科简介肛肠专科简介肛肠专科简介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238.html

辨景岳混瘟温为伤寒之误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景岳曰∶近或有以温病热病谓非真伤寒者,在未达其义耳。又曰∶瘟疫本即伤寒,无非外邪之病,但染时气而病,无少长率相似者,是即瘟疫之谓。内经以温暑病有类伤寒,故曰伤寒之类。既明言伤寒之类,不竟言伤寒。何不竟言伤寒,而曰病温、病热?景岳于经义...

http://qihuangzhishu.com/723/38.htm

温病兼喘胀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系温病之热未清,亦足征其真阴亏损阴精不能上奉也(内经谓阴精上奉,其人寿)。当滋其真阴,利其小便,真阴足则以水济火,而心中自然不干;小便利则水从下消,而胀满喘促自愈。至于些些温病之余热,亦可皆随小便泻出而不治自愈矣。 【处方】 鲜白茅根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35.html

温病_医学纲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温病者,春月之温,病而不热也)□〔田〕春日温病,未满三日,先用惺惺散二服。后四五日不解,烦渴呕,用白术散。如自汗口燥,用制白虎汤。至六七日,大便燥结,用四顺饮子下,心腹大实大满,牛黄通膈丸下。初觉之时,疑是疮疹,只用葛根升麻汤解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gangmu/335-37-5.html

温病遗方_医学衷中参西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论中原有温病,浑同于六经分篇之中,均名之为伤寒,未尝明指为温病也。况温病之原因各殊,或为风温,或为湿温,或为伏气成温,或为温热,受病之因既不同,治法即宜随证各异。有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者,有谓当分上中下三焦施治者,皆非确当之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38-51.html

安全使用中草药有了指南_【中医宝典】

...本报讯(记者马骏)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负责的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技术合作项目“中草药安全用药指南”历时两年,于近日完成。WHO西太区官员来京听取了课题汇报。课题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文图解常用中药用药安全性指南,该书对200...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810.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一、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 温病学说是中医在漫长的岁月里,沿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外感发热性、流行性疾病作斗争得来的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吴有性之后研究温病的学者逐渐增多,戴北山之广瘟疫论及喻嘉言、陈平伯之论温以及余师愚之论疫、...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2.html

白素贞简介_古代美女_【文学360】

...白素贞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女主人公,传说是在四川青城山下修练千年的白蛇。也称白娘子、白蛇。白娘子的故事是流通很广的一个民间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直至二十世纪,在各个版本的白蛇传中,白娘子并没有具体的名字,“白素贞”一名来自...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8433.html

温病少阴证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诊断】 此伏气触发于外,感而成温,因肾脏虚损而窜入少阴也。内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言冬时所受之寒甚轻,不能实时成为伤寒,恒伏于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气化之升降,暗生内热,至春阳萌动之时,其所生之热恒激发于春阳而成温。然此等温病未必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53.html

共找到469,59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