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可知临时之圆变,用药之灵机。阅若耶章虚谷之《医门棒喝》,可知名家之疵谬,醒医家之聋 。阅淮阴吴鞠通之《温病条辨》,可知寒伤于足经,温伤于手经。阅吴门周禹载之《温热暑疫全书》,可知温热暑疫受病之源各别。此皆时贤之书,亦宜备考。至于长乐...
...曾在北京检核《四库全书》,得见其中收载了吴又可的《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比读的“四大经典”。可见该书在中医理论发挥上的重大意义。吴鞠通,是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建设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
...俞东扶曰∶今之所谓伤寒者,大概皆温热病耳。仲景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在太阳已现热象,则麻、桂二汤必不可用,与伤寒迥别。《内经》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是指诸凡骤热之病,当从伤寒例观。二说似乎不同,因审其义,盖不同者在...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之文,改“秋伤于湿”为“秋伤于燥”,制清燥救肺汤方,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开燥气为病证治之先河。隶及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专立“秋燥”一门,创制“桑杏汤”、“...
...浓缩粉 清营汤(《温病条辨》) 犀角 生地 玄参 竹叶心 麦门冬 丹参 黄连 金银花 连翘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又名王氏清暑益气汤) 西洋参 西瓜翠衣 莲梗 黄连 石斛 麦门冬 竹叶 知母 甘草 粳米 清暑益气汤(《脾胃论》)(李东垣方...
...即可饮用。效用说明:生津止渴,清热解暑。对因高烧后津液过伤而引起的口渴较甚者,是理想的食疗饮汁。《中医饮食营养学》五汁饮【配方】梨1000g,鲜藕500g,鲜芦根100g,鲜麦冬500g,荸荠500g。【制法】洗净的鲜芦根、梨去皮核、荸荠...
...、元参、芩、连、犀、地、丹、栀,加黄柏。心主神,心静则神爽。心为烈火所燔,则神不清而谵语。宜本方增石膏、犀、连、丹、栀,加黄柏、胆草。雄按∶须参叶氏《温热论》逆传治法。且此证挟痰者多,最宜谛审。呃逆,有因胃热上冲者,有因肝胆之火上逆者,有因...
...一、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此九条,见于王叔和《伤寒例》中居多,叔和又牵引《难经》之文以神其说。按时推病,实有是证,叔和治病时,亦实遇是证。但叔和不能别立治法,而叙于《伤寒例》中,...
...晚报·辣椒与橄榄》上发表的《拥护》一文。 〔3〕 许褚 三国时曹操部下名将。他赤膊上阵的故事见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裸衣斗马超》。 〔4〕 金圣叹批《三国演义》 金圣叹(1608—1661),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文人。他曾...
...质润,能清营血之邪热,并具生津作用。营热得清,伤津劫液之象可解;血热得凉,则血不妄行,吐衄可止,斑疹可消。故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的症候,可合丹皮、赤芍、玄参等同用。【处方用名】鲜生地(新鲜者,洗净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二两,煎服。【附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