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解序_论语注疏

...齐论语二十二,其二十中,章句颇多於鲁论。琅邪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 [疏]“齐论”至“教授”。○正义曰:此叙齐论语之兴及传授之人也。齐论语凡二十二,其二十篇名与鲁论同,其中章句则颇多於...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939.html

虎钤在线阅读

... 作者:许洞,字洞夫,北宋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擅长武术,精于兵学,而且文才也很好。一生未受重用,只做过乌江县主簿。虎钤的作者为北宋的许洞。他花了四年时间编写而成。内容丰富,涉及了古代军事的各个方面。全书共20卷,210。前十卷...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88.html

中医词典拼音S:第十五_中医词典r~s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细绎有关条文。其余伤寒论原文,则六经各自为。将合病、并病、坏病、疾病四类,附于三阳末;将过不解、差后劳复、阴阳易等附于三阴经末。全书提纲挈领,条理比较清楚。本书于1763年江西黎川陈氏重刊时并为四卷,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6/193-2-15.html

阴阳类论_疡医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阴阳类论曰∶三阳为,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阳为表,二阳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其理。(此言六经为人身之表里,以太阳、太阴为贵也。三阳者,足太阳膀胱经也。从目内 上头分为四道,下项并正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yidaquan/344-6-50.html

人形第十四_黄帝明堂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 会 二穴,在臂前廉去肩头三寸宛宛中,灸七壮。主瘿及臂气肿也。人形第十四图(图)外关 二穴,在腕后二寸陷者宛宛中,灸三壮。主肘腕酸重,屈伸难,手十指尽痛不得握,兼主耳 浑浑,聋无所闻也。幽门 二穴,在巨阙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壮。主善吐...

http://qihuangzhishu.com/913/37.htm

原病_温病条辨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一、六元纪大论曰∶辰戌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卯酉之岁,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其病温。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子午之岁,五之气,其病温。己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叙气运,原温病...

http://qihuangzhishu.com/681/2.htm

中医词典拼音Y:第三_中医词典x~y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寓攻于补治疗学术语。系虚实错杂病证的治疗法则之一。①指把攻之目的寄托于补法中。如胎死腹中属于气虚不足的患者,用黄芪合开骨散以下死胎。②在补剂中加入一、二攻邪之药。温病条辨·中焦:“应下失下,虚不能运药,不运...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8/195-2-3.html

官针论刺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灵枢·官针记载的各种刺法,主要是讨论如何使用九针来治疗不同病症。其中有以九针应九变的“九刺”。另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大小等不同,提出了刺浅、刺深和发针多少以及运用不同的针刺角度,以适应十二的各种病症的“十二刺”。“五刺”是针对五脏...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11.htm

伤寒论太阳跋_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论太阳,大书寒因三条。先中风者,是于有寒有热之邪据其一端言;次伤寒者,以寒之正言;终温者,则以热而兼寒之病,就其所兼言。寒因必列此三者而始备。温与风温虽殊,其为不即发而名温则不殊,故合为一条,而统冠之以太阳病。太阳病则头项强痛矣...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11-36.html

考穴编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考穴编原书没有题作者名,但是在此书的末尾收录有题为“背部图八髎穴辨”、“膺腹部穴图辨”的两论文,文章的作者分别题作“严振”、“严振漫翁”,其中“漫翁”应是严振的“自号”。 通过对比发现,此二文与正文中相应腧穴下的该书编者的按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4.html

共找到521,31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