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序_针灸甲乙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前臻至妙。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61/1.htm

腧穴总论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指。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的背俞穴。人体的腧穴...

http://qihuangzhishu.com/93/6.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卷。今本针灸甲乙经全书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其内容系撷取素问铖经(即灵枢明堂孔穴灸治要这三部书的有关部分的精华,予以整理重编。卷一至卷六,依次叙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精神魂魄、精气津液及肢体五官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39.htm

针灸养生_【中医宝典】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85.html

火疗体系形成于东汉时代_火疗文化_【中医宝典】

...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对灸法的应用和禁忌证较之黄帝内经有所发挥。 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经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尽管针灸条文不多,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复出2条,全书实为7...

http://zhongyibaodian.com/huoliao/a13269.html

叙_针灸神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针灸之法,捷于用药,夫人而知之矣。于医乎,针灸大全针灸大成遍行于世,而搓、循逆顺之法,所谓刮、战、摇、按、摄、弹、搓、搜者,无不明白分晓,令医者一目了然,先明乎此,然后习气上升阳、气下升阴,热中取凉、凉中取热,温多取冷、冷多取温...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shenshu/791-4-0.html

针灸_【中医宝典】

...”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灸疗的产生是在火的发现和应用后形成的,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558.html

针灸铜人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用铜铸造并刻有针灸穴位的人体模型。宋代我国医学已相当进步,在针灸方面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王惟一对前人成就的系统整理,他不但总结出针灸专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而且主持铸造了铜人模型。这个铜人不但可作教学上的模型,还可作考试...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73.htm

原序_经络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关、尺者,特以候之而已。针石灼艾,固以此为要,而汤液丸散亦必藉焉。苟不先寻经络,而茫然施治,乌能中其肯綮,而收万全之功哉?其说盖与沈君合,固知此道渊微,唯精研者乃相契也。爰乘稍暇为之删校,复述枢要,以续斯编,更名曰经络全书,一以酬沈君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luoquanshu/729-4-0.html

针灸知识_中医针灸_【中医宝典】

...“灸脐”为什么有这么神? 「眼針」針灸絕學後繼有人 艾灸法 艾灸疗法简单操作 陈松伶玉井传奇针灸 丹麦针灸发展 冬病冬防中医针灸法 发生针灸神经损伤的原因 蜂灸受青睐 感冒针灸疗法 古代的针砭 火针术 經絡的名相 可用针灸改变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jiuzhishi-788-1.html

共找到469,3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