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惢部》 6944、惢部:惢:心疑也。从三心。凡惢之属皆从惢。读若《易》“旅琐琐”。 6945、惢部:繠:垂也。从惢糸声。 ...
...《喜部》 3057、喜部:喜:乐也。从壴从口。凡喜之属皆从喜。 3058、喜部:憙:说也。从心从喜,喜亦声。 3059、喜部:嚭:大也。从喜否声。《春秋传》:“吴有太宰嚭。” ...
...《㫗部》 3318、㫗部:㫗:厚也。从反亯。凡𣆪之属皆从𣆪。 3319、㫗部:覃:长味也。从𣆪,咸省声。《诗》曰:“实覃实吁。” 3320、㫗部:厚:山陵之厚也。从𣆪从厂。 ...
...《止部》 1063、止部: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凡止之属皆从止。 1064、止部:歱:跟也。从止重声。 1065、止部:𣥺:歫也。从止尚声。 1066、止部:歭:䠧也。从止寺声。 1067、止部:歫:止也。从止巨声。一曰...
...是天真皇人于峨嵋山授于轩辕黄帝,又天真皇人授帝喾于牧德之台,夏禹感降于锺山,阖闾窃窥于句曲。其后有葛孝先之类,郑思远之徒,师资相承,蝉联不绝。其老君《道德经》,乃是大乘部摄正当三辅之经,未入三洞之教。今人学多浮浅,唯诵道德,不识真经,即谓...
...《此部》 1082、此部: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属皆从此。 1083、此部:啙:窳也。阙。 1084、此部:㭰:识也。从此朿声。一曰藏也。 1085、此部:些:语辞也。见《楚辞》。从此从二。其义未详。 ...
...《𠌶部》 3864、𠌶部:𠌶:草木华也。从𠂹亏声。凡𠌶之属皆从𠌶。 3865、𠌶部:𩏬:盛也。从𠌶韦声。《诗》曰:“萼不𩏬𩏬。” ...
...《㐆部》 5226、㐆部:㐆:归也。从反身。凡㐆之属皆从㐆。 5227、㐆部:殷:作乐之盛称殷。从㐆从殳。《易》曰:“殷荐之上帝。” ...
...十卷。(宋熊方。卢校鲍刻本。) 《后汉书补表》八卷。(钱大昭。汗筠斋本,粤雅堂本。) 《补后汉艺文志》四卷。侯康。伍氏《岭南遗书》本。钱大昭《补续汉书艺文志》二卷、《后汉郡国令长考》一卷,钱塘《续汉书律历志补注》二卷,未刊。 《后汉书补注》...
...1、《扬子法言》之《序》原文 2、《扬子法言》第一卷原文 3、《扬子法言》第二卷原文 4、《扬子法言》第三卷原文 5、《扬子法言》第四卷原文 6、《扬子法言》第五卷原文 7、《扬子法言》第六卷原文 8、《扬子法言》第七卷原文 9、《扬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