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_伤寒指掌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自外入内.一层递深一层.三条当合参之.温邪劫液 如发热不退.烁干胃中津液.以致口糜气秽.当用甘露饮、玉女煎之类.邵评∶久阴伤.灼干胃液.不拘气温.与受而即发之温热.俱有此候.口糜气秽.阴虚火旺也.二方滋阴液以清胃火为治.久烦渴少气...

http://qihuangzhishu.com/934/123.htm

黄帝内经中如何论情志_【中医宝典】

...意的总称。黄帝内经将其分属于五脏:心志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忧;肾志恐。 七情和五志皆由五脏功能化生,是人之常情,缺一不可。七情和五志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七情相对五志而言,是在外来刺激作用下表现于外的情绪。五志是在外来刺激作用下隐藏于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41.html

饮食多元化 适体顺四时--内经告诉我们如何饮食养生(下)_【中医宝典】

...□ 马作峰 姜瑞雪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结合体质 辨证选食 内经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从生理、病理等多个角度,对因人选食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素问·藏气法时论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论述了五味对五脏产生的不同影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28.html

伤寒论太阳跋_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太阳,大书寒因三条。先中风者,是于有寒有之邪据其一端言;次伤寒者,以寒之正言;终温者,则以而兼寒之病,就其所兼言。寒因必列此三者而始备。温与风温虽殊,其为不即发而名温则不殊,故合为一条,而统冠之以太阳病。太阳病则头项强痛矣...

http://qihuangzhishu.com/769/157.htm

内经脉要_推拿抉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曰∶乳子而病,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陈飞霞曰∶此内经之旨。圣人立言,可总括无余,世人不悟,视为平常。能于此处着眼,则诊视之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juewei/684-9-10.html

脏腑_经络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经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藏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传而不藏,故实而不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隐括灵枢/本藏素问/五脏别论文)难经曰∶脏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luoquanshu/729-7-3.html

内经中的草木鸟兽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侯如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所 两千年前,孔子教导学生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清代刘宝楠对此解释道:“鸟兽草木,所以贵多识者,人饮食之宜,医药之备,必当识别,匪可妄施。故知其名,然后能知其形,知其性。”打开中医奠基之作内经,会为几...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625.html

伤寒变温热病论_伤寒六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赵嗣真曰∶按仲景论,谓冬月冒寒,伏藏于肌肤而未即病,因春温气所变则为。夫变者,改易之义也。至此则伏寒各随春夏之气改变为温,为。既变之后,不得复言其为寒也。所以仲景云温病不恶寒者,其理可见矣。活人书发于温病曰阳热未盛,为寒所制。岂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liushu/700-7-12.html

濒湖脉学·_濒湖脉学

... 阴 伏脉:重按著骨。指下裁动。脉经。脉行筋下。刊误。 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谬。 【体状诗】 伏脉推筋著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 【相类诗】 见沉脉。 【主病诗】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66.html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黄帝内经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http://wenxue360.com/guji/huangdineijing.html

共找到493,9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