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及一切凉润清火育阴安神之剂,皆可用于温病者,又无庸愚之赘语也。 至于伏气之成温者,若内经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类,伤寒论中非无其证,特其证现于某经,即与某经之本病无所区别。仲师未尝显为指示,在后世原难...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22.html

张仲景治未病四层涵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以挽阴阳离绝之势,此为预防疾病危逆而设。 第四层涵义 初瘥防复是治愈病的康复原则 疾病新瘥,气血未壮,元气未复,阳阴未和,宜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促进康复,其方法有二。 促阴阳自和 伤寒论曰:……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966.html

伤寒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二卷(即景岳全书卷七-八)。明·张介宾撰。张氏据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阐述伤寒多种病证,并从八纲的角度予以辨析。其治法主张古法通变,吸取伤寒论以后诸家的学术经验,并将有关方剂加以归类分析,结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74.htm

伤寒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二卷(即景岳全书卷七-八)。明·张介宾撰。张氏据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阐述伤寒多种病证,并从八纲的角度予以辨析。其治法主张古法通变,吸取伤寒论以后诸家的学术经验,并将有关方剂加以归类分析,结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67.htm

伤寒论方解上篇导言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本篇与伤寒论原文读法篇对照着读。读伤寒论者,只喜读方,最怕读文。文无理路可寻,方有病证可按也。虽有病证可按,仍无理路可寻。前代儒医徐灵胎谓伤寒论只可一章一章读,不能整个读。夫所谓论者,乃整个论,非一章一章论,如按章去读,不读整个,...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220.htm

论奇腑、六腑中的胆并非一物_【中医宝典】

...腑、六腑中的胆并非一物 奇恒之腑和六腑中均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发现内经中关于奇腑与六腑中同一器官的论述。奇腑与六腑的中为同一器官乃是内经以后后世医家研究的结果和观点,尤其当代观点认为奇腑中的胆就是六腑中的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11.html

明文献学家赵开美和宋版伤寒论_【中医宝典】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赵开美是明代著名文献学家。明清学者对他保藏、流传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贡献有高度评价。最为学者赞誉的是他保藏整理的古今杂剧和翻刻宋版伤寒论在己亥二十七年,与四十四年丙辰其间相去十八年,则盖是前云开美,后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355.html

伤寒论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成无己曰∶春风、夏暑、秋湿、冬寒,谓之四时之气。陆九芝曰∶仲景原文,首着四时之气四字,则伤寒论之不独言冬月伤寒,而并春夏秋三时之温热湿燥论之,岂不显然,乃必曰仲景独知有寒者何哉?仲景本知有温热。既谓仲景但论寒,反谓叔和将温热搀入...

http://qihuangzhishu.com/723/16.htm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 张仲景的著作,不仅是伤寒杂病论一部书,还有疗妇人方五脏论口齿论等,可惜只有伤寒杂病论流传下来,内容包括伤寒杂病两大部分。由于当时局势混乱,伤寒杂病论亦有散失,到了公元3世纪时,经过晋代医学家王叔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3.html

凡例_伤寒恒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现据1959年中医研究院所编伤寒论语译本校对,将郑书每条正文结尾原文二字后,以阿拉伯数字序号表示出该条文在伤寒论原著中次序,以便读者对照检索。三、伤寒论语译本有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及其它条文,但舒驰远、郑钦安之书俱无,...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6.htm

共找到583,9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