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疽病名。即勇疽,又名太阳疽。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三,参见勇疽条。脑发病名。指发于头巅顶部的痈疡。出《外科启玄》卷四。多由热毒上壅,结聚而发。其治参外痈条。脑顶风病证名。出《颅囟经》。指小儿无故摇头,兼见惊搐、咬牙、弄舌等。由肝风内动所致...
...□ 贾延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但其写作年代久远,有个别文词古奥难懂,今就其中几个词义提出一点看法,以期能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似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温覆令一时许,遍身zhizhi,微似有汗益佳,不可令如...
...《虚损启微》三阴煎此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等症,故曰三阴。微有火者,宜一阴煎,无火者宜此主之。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甘草(一钱,炙) 枣仁(二钱) 芍药(三钱,酒炒)人参(随宜)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服。如呕恶者,加生姜...
...夫霍乱之病,为卒病之最者。以人起居无他,挥霍之间,便至变乱,闷绝不救,甚为可畏,临深履危,不足以谕,有生之流,不可不达其旨趣。盖其病因,涉于内外不内外,三种具备,而读《伤寒论》者,见有本是霍乱,今是伤寒之说,便谓霍乱即伤寒。殊不知因伤寒致...
...本病的病因是肾受风邪,热攻于眼所致。治宜祛风清热益肾。方用补肾磁石丸加减。参见绿风内障条。黑疳出《诸病源候论》。五疳之一。详五疳条。黑骨温古病名。指发于冬令,临床以里热外寒,腰或胸胁痛为主症的一种疫病。见《伤寒总病论》卷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作者:尤怡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29年 徐序 鲍序 卷上 阳气阴气 四气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天符岁会 六元正纪 《灵》《素》不同 《素问》传写之误 《甲乙》之误 王注之误 心欲软肾欲坚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 脾气外绝 劳风 结阳结阴 ...
...病统之。即其化热之后病兼阳明,然亦必先入足阳明,迨至由胃及肠,大便燥结,而后传入手阳明,安得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乎。由斯知,《伤寒论》一书,原以中风、伤寒、温病平分三项,特于太阳首篇详悉言之,以示人以入手之正路。至后论治法之处,则三项中一切...
...渴病有三,曰消渴、消中、消肾。消渴属心,故烦心,致心火散蔓,渴而引饮。《经》云∶脉软散者,当病消渴。诸脉软散,皆气实血虚也。消中属脾,瘅热成,则为消中。消中复有三,有寒中、热中、强中。寒中,阴胜阳郁,久必为热中。《经》云∶脉洪大,阴不足,...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白散治膀胱蕴热,风湿相乘,阴 肿胀,大小便不利。白牵牛(略炒,二两) 白术(半两) 桑白皮 陈皮 木通(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汤调下,空腹服,初进一服未觉,再进。此药不损脏气,只导利留滞。疝方大率多用热药,此...
...病名。泛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疾病。出《素问·奇病论》。亦作痟渴。分上消、中消、下消三种。《证治汇补·消渴章》:“上消者心也,多饮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频。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饥,能食而瘦,溺赤便闭。下消者肾也,精枯髓竭,引水自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